2025年06月28日
第7版 新时代农垦返回
垦区博览

广西农垦永新畜牧集团

数智赋能织密原料安全防护网

李远哲 唐依然

农民日报 | 2025年06月28日 李远哲 唐依然

  原料质量是饲料安全的第一道关卡,也是养殖效益的核心保障。今年以来,广西农垦集团下属永新畜牧集团聚焦智能化升级,搭建集成智能扦样、近红外快检与配方联网系统,构建起覆盖原料入厂至饲料生产全流程的“三位一体”智能质控网络。这套以数据为核心驱动力的新体系,为集团原料安全构筑起坚实的科技屏障。

  永新畜牧集团良圻饲料厂内,一辆满载玉米的货车驶入指定区域,智能扦样机的机械臂随即启动。它严格按预设程序,自动、快速地从车厢内不同高度与角度精准提取多个子样本。仅6分钟,一份具有高度代表性的混合样本便完成采集封装。

  “以前人工扦样真是个体力活,需要20分钟以上,夏天晒脱皮、雨天一身泥,门口车辆经常大排长龙。现在只需在操作台监控设备运行,采样又快又准,人身安全更有保障,劳动强度大大降低。”一位现场质检员感慨道。

  据良圻饲料厂负责人介绍,传统人工扦样存在抽样盲点和主观性,代表性不足,而智能扦样机通过程序化、多点位、分层取样,能更真实、全面地反映整车原料的整体情况。这不仅显著提升了样本的代表性和后续检测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地降低了人为失误风险,其高效运作更直接缓解了物流压力,车辆排队等候时间大幅缩短,厂区物流周转效率显著提升。目前,智能扦样机已在永新畜牧集团旗下各饲料厂全面上线运行。

  面对日益增长的原料检测需求,永新畜牧集团为良圻等6家核心饲料厂化验室配备了高精度近红外分析仪。

  “过去使用的干湿化学分析法虽然精准,但单次检测耗时长达2至4个小时,流程烦琐。原料高峰时段,样品积压严重,质检员只能‘望洋兴叹’,影响了生产计划和原料使用的及时性。”牧业研究院品控负责人介绍,如今,质检员只需将制备好的样品放入近红外分析仪,轻触屏幕启动分析,短短几分钟内,蛋白质、水分、脂肪等核心营养指标数据便清晰、准确地呈现于屏幕上,“即来即检、即检即用”成为现实。

  更为关键的是,所有近红外分析仪均已与集团数字化管理系统深度集成、实时联网。检测结果在生成瞬间便自动上传至中央数据库,实现全公司范围内的数据实时共享。采购部门可精准评估原料价值,质检部门实时掌握质量波动,生产部门能快速调整投料策略,研发部门则获得宝贵的数据支持。

  “饲料配方的科学性直接关乎猪只的健康生长和生产效益。原料成分的细微波动,如蛋白或水分含量的变化,都会影响营养配比的精准性,进而影响猪只的营养摄入效率和生长表现。”牧业研究院饲料配方负责人介绍道,“过去,配方调整依赖人工传递检测报告以及电话沟通,流程长、效率低,且存在信息滞后或传递错误的风险。中控系统集成和配方联网后,任何一批原料的近红外快检结果一旦生成,系统将自动触发配方评估程序。”

  系统内置的智能算法能基于实时原料成分数据,结合营养标准和动物生长模型,在很短时间内计算出最优的配方调整方案,并自动将优化后的配方指令精准、即时下达至对应的生产线中控系统。生产人员无须等待人工指令,系统自动接收并执行新配方,确保每批饲料的营养成分稳定达标。这种“数据驱动、自动反馈、瞬时调整”的闭环模式,真正打通了从原料检测到配方执行,再到饲料生产的“任督二脉”,实现了质量管控的无缝衔接和动态优化。

  “这不仅是检测工具和生产设备的迭代升级,更是永新畜牧集团整体质量管理模式的深刻变革——从以往的经验依赖、人工传递,全面转向以实时数据为核心驱动力的智能化决策与管理。”永新畜牧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集团数字化管理系统确保了采购、质检、配方、生产等各环节的高效协同与无缝衔接,以数据流驱动业务流,显著提升了运营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