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14日
第8版 百姓茶坊返回
乡村纪事

难忘“双抢”时光

彭旵生

农民日报 | 2025年06月14日 彭旵生

  我的老家在大沙河畔的安徽桐城市青草镇,那里水田如镜,星罗棋布,承载着我最深刻的童年记忆,而“双抢”,则像一幅色彩浓烈的画卷。

  当太阳把大地烤得发烫时,水稻成熟、新一茬秧苗待插进水田,抢收抢种的“双抢”号角便吹响了。

  因为“双抢”的劳动强度大、时间紧,左邻右舍之间需要交换劳动力互助。那时候天还没亮,整个村庄还笼罩在一片漆黑与寂静之中,我就被父母从睡梦中唤醒。睡眼惺忪地爬起来,简单洗漱后,就跟着大人们匆匆往责任田赶,借着微弱的星光和月光起秧苗。

  在秧田中,大人们双手在泥水中摸索,抓住一把秧苗,用力一扯,带着泥土的秧苗就被拔了出来,然后整齐地捆成小把。我也在一旁帮忙,可总是笨手笨脚,大人们一边忙碌,一边抽空指导我,渐渐地,我也能做得有模有样了。

  拔完秧苗,天已经微微亮了。我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到稻田,开始抢收成熟的稻谷。金黄的稻穗在晨风里轻轻摇曳,散发着阵阵稻香。大人们手持镰刀,弯腰弓背,镰刀飞快地舞动,一茬茬稻子被整齐地割倒,身后留下一片齐刷刷的稻桩。

  我也跟在后面,一边割稻,一边帮忙把割好的稻子抱成一堆堆,准备送去打谷。割稻中,我的手指被锋利的镰刀伤过,至今还留有伤疤……

  打谷是个非常繁重的力气活。打谷机被搬到稻田里,两三个壮劳力负责踩动打谷机,发出“吱呀吱呀”有节奏的声响。其他人则把割好的稻子递过去,将稻穗放在快速转动的滚筒上,金黄的谷粒便噼里啪啦地脱落下来,掉进下面的谷仓里……

  这时,太阳越升越高,火辣辣照在身上,汗水顺着脸颊不停地往下淌,流进眼睛里,蜇得生疼;衣服被汗水浸透,留下一道道白色的汗渍,但没有人停下来休息。

  收割下来的稻谷,要尽快挑到生产队的稻场去晾晒。每隔一段时间,就要用木耙将稻谷翻动一遍,让它们受热均匀,尽快晒干。大人们在稻场忙碌,我们这些孩子也没闲着,负责驱赶前来啄食稻谷的麻雀等鸟类。等到交公粮的日子,大家就挑着装满稻谷的麻袋,排着长长的队伍,前往粮站。

  “双抢”结束后,新插的秧苗在水田里茁壮成长,一片嫩绿,一派美丽的风景。看着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那些在大沙河畔度过的“双抢”岁月,那些与家人、乡亲们共同奋斗的日子,至今每当想起,心中都会涌起一股温暖而亲切的感觉。“双抢”虽然很苦,但磨炼了我的意志,让我更加懂得了“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更加懂得尊重农民、尊重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