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23日
第2版 综合新闻返回
聚焦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

科技赋能防病虫害 长江流域油菜迎丰收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田

农民日报 | 2025年05月23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田

  3月赏花,5月收籽。5月的湖北省云梦县,油菜收割已近尾声。云梦县隔蒲潭镇和平村的种植大户邓火强蹲在晒场边,用竹耙拨弄着金灿灿的菜籽:“今年亩产450斤,比去年翻了一倍多!”去年倒春寒冻坏菜苗,他的200亩油菜亩产不足200斤,仅够赚回成本费。今年他紧跟农技人员的指导,在出苗期、盛花期和结荚期连续三次进行病虫害防控,油菜获得了大丰收。

  正值油菜大面积收获的关键时期,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全国农技中心”)连续在湖北省云梦县、湖南省衡阳县、江西省安义县等地举办长江流域油菜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技术培训,观摩油菜单产提升技术效果,邀请专家讲授油菜单产提升新技术和防病植保新技术,进一步促进油菜减损增产,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示范推广步伐,助力我国油菜大面积单产提升。

  全国农技中心总农艺师王积军表示,油料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是提升油料产能的关键措施。要坚持长短结合、综合施策,针对作物不同生育时期明确主攻目标、细化技术措施,环环紧扣一招不落推进落实。进一步优化单产提升技术模式,提高精量播种、绿色防治、低损收获等关键技术到位率。扎实开展好全要素技术集成、全环节农技培训、全周期指导服务。推广种子包衣、“一喷多促”以及“一促四防”等关键技术,因地制宜改进收获机械,大幅降低收获损失,确保稳产高产。

  “我省重点在18个油菜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各建立1个省级油菜生产综合万亩示范片,在每个油菜扩种、轮作项目县建立1个千亩示范片,以点带面促进油菜单产提升。”湖南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二级调研员王山介绍,今年湖南推广良田良种良机良法“四良”融合,精准研判气象形势,指导农户适墒播栽,狠抓关键环节提单产。同时,抓好油菜菌核病、根肿病、霜霉病、蚜虫等重大病虫害监测防控。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的“顽疾”,发病率一般为10%至30%,一旦防控不好就会直接威胁油菜产量。“今年冻害和角果期雨水偏多,菌核病普遍发病比较严重。可使用氟唑菌酰羟胺等新型药剂高效防治菌核病,提高单株产量。”农业农村部油菜专家组副组长、长江大学教授张学昆介绍,传统药剂防效下降,油菜缺乏抗原,发病率居高不下,加上病株种子千粒重和含油量下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他认为,当前重点是要做好油菜减损,包括机收减损、菌核病减损等,同时要加快适应当地的高产高油新品种推广,加强国家政策支持,确保研发推广到位率和种植收益。

  在江西省南昌市安义县长埠镇江下村的田埂上,种植大户涂金勇望着装满菜籽的三轮车直乐呵:“今年天气好,我种了100多亩油菜已经全部丰收到手,亩产达到312斤。”去年菌核病让他的油菜减产过半,今年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在盛花期喷施“夏甜”药剂,油菜菌核病很少发生。“喷药时觉得贵,好在今年政府补贴购买药剂,现在看来是真值得!别的地方病株成片,但我这里不仅发病少,而且籽粒饱满。”涂金勇感慨,“科学种田就是灵!明年没政府补贴也要买,主要是防控效果确实好!”

  涂金勇所说的“夏甜”(氟唑菌酰羟胺)是先正达(上海)作物保护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先正达”)的专利杀菌剂。据先正达技术经理营金凤介绍,“夏甜”防治菌核病方案相比常规药剂,平均提高防效10%至20%,减药20%,增产20%,符合中国农药零增长的趋势。“先正达和各级农业技术推广部门一起,连续5年在湖北、江西、湖南、安徽等4省12地区组织近300个县开展油菜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观摩交流,线下培训人数超1000人。”营金凤表示,接下来先正达将继续联合全国农技中心、长江流域主产区油菜技术推广部门等单位做好新技术示范推广,让新技术更好为油菜产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