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亩可以栽种2000多株,亩产鲜芽100公斤左右,亩产值可达3万元。现在试种的26亩香椿已成林,长势最好的香椿树有3米多高。”近日,在云南省玉溪市元江“秦巴红”有机香椿林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的香椿示范种植基地,种植户张葵英介绍道。
位于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因远镇安定社区的元江“秦巴红”香椿示范种植基地,依山势生长的香椿树连片成林,“椿”意盎然,这片嫩叶已成为当地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叶”。
2023年4月,张葵英带着当地村民的致富期望,从昆明乘坐飞机前往陕西,拜访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京芳、副教授王乃江和陕西省安康市岚皋县富硒有机“秦巴红”香椿科研所所长龚海涛。考察回来后,她以每亩700元租下17亩山地,从香椿科研所引进4万株优质香椿苗,采用“经济型”“科学型”两种模式进行试种。在安定社区党总支的指导下,当地还成立了元江“秦巴红”香椿林业发展专业合作社,由张葵英担任合作社理事长,带动种植户发展香椿产业。
为了保障项目顺利实施,安康市岚皋县富硒有机“秦巴红”香椿科研所、元江“秦巴红”有机香椿林业发展专业合作社建立“秦巴红”富硒有机香椿科研所云南工作站指导。
陕滇协作新画卷,让“树上蔬菜”种成“富民经济”。王乃江、龚海涛科技团队每年定期到“秦巴红”云南元江基地现场技术培训指导,王乃江专题讲授《基于有机和高产的香椿矮化密植栽培技术》,龚海涛介绍“秦巴红”香椿产业发展现状和科研转化成果。通过富硒有机“秦巴红”香椿科研所和当地合作社带动农民增收。统一规划、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销售平台,为其提供技术、知识和市场信息。香椿产业的“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帮助合作社成长、助力村集体发展、带动群众致富的新路子。
香椿浸乡村,乡村变“香村”。如今,岚皋“秦巴红”香椿在云南成功“安家”,“树上蔬菜”种成了“富民经济”。香椿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周边村民务工和土地流转,还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增收致富路,真正成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强村富民助振兴的好项目。
“二茬三茬新鲜采摘的香椿经人工分拣、捆扎、称重、保鲜包装后,通过冷链物流直发陕西,由企业统一进行深加工,最终销往广东、江苏等地。我们合作社采取‘产地直供+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模式,让深山‘椿’味直达都市餐桌,社员只管把香椿种好,运输、加工、销路都不用管。”张葵英介绍。
元江“秦巴红”香椿种植示范基地建成后,解决农户自身“造血功能”不足问题,使当地群众既是技术人员又是产业工人,建立密切的利益联结机制,以“种销一条龙”方式,实现了基地建设有保障、产品销售有渠道、合作社投入有回报的“三方共赢”模式。目前因远镇香椿种植面积达590亩,覆盖安定社区、都贵村委会等区域,预计年产值突破300万元。
龚海涛介绍,“秦巴红”香椿科研所近年来进一步规范了“秦巴红”香椿的标准化栽培管理、提升“秦巴红”香椿品质、促进香椿产业高质量发展,现已建成香椿种植示范基地120亩,林木良种优良品种培育基地300亩,标准示范园区500亩,香椿种植基地1730亩,建立了成套的运行机制。下一步,陕滇协作将应用数字农业云农场技术,发挥技术带动、品牌引领作用,让远隔千里的岚皋与元江携手实现香椿产业高质量发展,让这份“香”产业为云南乡村振兴增“香”添“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