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了解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以下简称“DHI测定”)参测牧场奶牛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推动奶牛养殖业的科学化、精细化发展,近日,呼和浩特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对2023—2024年度呼和浩特地区DHI测定数据进行了汇总与分析。
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是通过定期采集奶样和分析奶牛个体的生产数据,评估奶牛生产性能、健康状况及遗传潜力,从而优化养殖管理、提高牧场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的奶牛生产管理技术。DHI测定作为奶牛群体遗传改良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直接影响奶牛群体遗传改良进展的总体水平。
此次测定结果显示,呼和浩特市参测牧场305奶量(指一头奶牛在305天的一个泌乳期内所分泌的牛奶总量)提高至12038.5公斤,较全国平均水平高28%,单产水平逼近国际第一梯队,距离美国荷斯坦牛(平均1.28万公斤)差距缩窄至5.9%。这意味着近年来,呼和浩特市奶牛遗传改良与精准饲喂成效显著,参测牧场奶牛的总体产奶性能显著增强。在乳脂率方面,呼和浩特市参测牧场2023年乳脂率平均值为4.285%,2024年平均值为4.305%,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达到欧盟优质乳标准(≥4%),显著提升原奶营养价值和溢价能力。在乳蛋白率方面,呼和浩特市参测牧场2023年乳蛋白率平均值为3.47%,2024年平均值为3.49%,乳蛋白率保持相对稳定,反映出奶牛的营养摄入和蛋白质合成能力较为均衡。
据了解,2023年以来,呼和浩特参测牧场数量较上年增长37%,牛只测定规模增长120%,实现翻倍式扩张,远超全国平均增速。各牧场通过数据反馈优化饲喂、疫病防控和选育决策,2024年有效测定牛数增长表明牧场已从“被动参测”转向“主动应用”。
下一步,呼和浩特市将继续推动DHI测定工作,使DHI参测牧场覆盖率提高至50%以上,通过DHI测定体系构建起“数据采集—分析决策—效益反馈”的闭环,未来通过内蒙古奶业大数据管理平台,深化数据应用与种业创新,巩固“中国乳都”地位,为全国奶业提供高质量发展范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