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好、住得好,天天开展文艺活动,还定期检查身体,孩子们外出务工放心,我们也高兴!”日前,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土城子互助幸福院,86岁老人杨秀莲喜悦地说,自己已在这里度过了6年的幸福时光。
回忆往昔,杨秀莲感慨颇多。她说,村里年轻人基本都外出务工,留下老人们独自生活:饮食无人照料、生病无人陪伴、精神倍感孤独。
康保县县长周学勤介绍,为切实解决“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现状,县里积极探索“互助幸福院”的模式,并通过实施适老化改造、推广“孝老惠民食堂”、医养结合等举措,织密养老服务网,为广大老年人营造出温暖、舒适、安心的晚年生活环境。
“村里几乎都是老人,身边没人照应是常态,日常饮食、看护都是问题。”土城子幸福互助院院长张顺英说,幸福互助院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现状。
张顺英介绍,互助院按照“集中居住、分户生活、自我保障、互助服务”管理模式运营,一排房子为一组,每组推选一名热心且责任心强的老人担任小组长。“小组长就像大家的‘管家’,时刻关注着组内老人的情况,发现谁有困难,第一时间伸出援手。”张顺英说。
互助院里幸福多,适老化改造暖人心。据了解,康保县的互助院普遍基础设施良好,配套建设了小菜园、小公园和专门的活动室。老人们可以亲手种植一些蔬菜,体验劳动乐趣,也可以在小公园里散步休闲。截至2024年底,全县累计投入资金9000多万元,建成互助幸福院35所,提供老年人住房2231间,累计安置老年人2633人。
“我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以前上厕所总是小心翼翼的。现在好了,卫生间铺上了防滑地垫,还安装了扶手,心里踏实多了。”在该县怡安康城搬迁安置区,67岁的武素英老人对“适老化改造”赞不绝口。
该县针对广大农村特困或脱贫人员中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程,按照“一户一策、一户一档、一户一需”的原则,对老人生活区域实施防滑处理、高差处理、安装床边护栏或抓杆、安装卫生间扶手、配置沐浴椅和手杖等;看似简单的“小小改造”,给老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从食堂营业起,我就在这儿吃饭,菜一周都不重样,营养搭配得特别好!”每到中午,怡安康城孝老惠民食堂里就热闹非凡,老人们围坐在一起,享受着营养丰富、荤素搭配的午餐,77岁的刘翠兰老人是食堂的“忠实粉丝”。
据了解,孝老惠民食堂由县政府出资建设,采取“政府补贴一点、企业让步一点、老人少出一点”的运营方式,深受老年人的喜爱。怡安康城惠民食堂负责人郭燕介绍:“我们的配餐重点服务老年人、残疾人等重点保障群体,同时也兼顾一般保障群体的需求。为了让老人吃得舒心、吃得放心,我们在菜品选择、食材采购、烹饪制作等环节都严格把关。”
为提高服务质量,食堂对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工作效率等进行了量化考核,实行奖惩分明的管理机制。该县民政局还通过组织培训、个人自学、互助帮学、店长领学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食堂工作人员的面点、配菜和炒菜等实际操作能力,让老人们能够品尝到更加美味可口的饭菜。遇到恶劣天气,食堂还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个性化送餐服务。
“以前自己在家独奏没啥意思,现在和大家组个‘乐团’,一起演奏,可开心了。”在怡安康城“日间照料中心”,每天都充满了欢声笑语。老人们在这里下棋、弹琴、做手工、锻炼身体,尽情享受着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村民郭富荣是这里的常客,他热爱音乐,擅长多种乐器。
“开办日间照料中心的初衷,就是为搬迁群众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活,让老人们真正实现老有所乐。”康保县民政局工作人员介绍,怡安康城安置了全县15个乡(镇)94个村的2万多名搬迁群众,其中大多是子女常年在外打工的老人。日间照料中心不仅配备了健身器械、各种乐器,还设置了手工制作区、图书阅读区等多个功能区域,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不同的活动,既能锻炼身体,又能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老有所养,离不开‘医’靠。”目前,康保县医养结合项目开设了400个床位,配备了专业的医疗团队和先进的医疗设备,能够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也为广大农村老年人健康养老提供了坚实后盾。
针对农村老人就医“转诊难”问题,该县建立了完善的转诊机制。当老人需要进一步治疗时,能够及时联系上级医院,并安排专人协助老人转诊,确保老人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还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实现了医疗资源的共享和互补。家庭医生定期上门为老人进行健康检查、送医送药,让老人们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
目前,康保县在互助幸福院和社区养老服务场所,都配备了基本的医疗设施和常用药品;而且工作人员经过了专业培训,能够为老人提供简单的医疗护理服务,一旦老人身体出现不适,能够在第一时间进行初步处理,为后续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近年来,康保县积极探索创新养老服务模式,筑牢“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在县、乡、村三级成立各类养老助老服务场所。县级成立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负责统筹规划和指导全县的养老服务工作,乡镇成立养老指导中心,承担本辖区养老服务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多村联合在中心村成立指导站,为农村老人提供就近便捷的养老服务。
“今后,依托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完善县、乡(镇)、村三级大数据平台建设,将所有留守老人信息录入系统,实现对老人信息的动态管理和服务需求的精准对接。”周学勤表示,未来将不断丰富养老服务内容,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更加全面、专业、个性化的健康养老服务,让每一位老人都能拥有健康、幸福的晚年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