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暴雨把下地的路冲毁了,现在人走路都困难,更别说农机往地里运送化肥了,村上能不能想办法修一下?”前不久,在甘肃陇南市武都区黄坪镇李峡村民事直说“1234”说事议事会上,村民石付玲说道。
石付玲所说的这条产业路是村民上山种地的必经之路,受灾后路基坍塌、路面坑洼,农产品和农资运输困难,严重阻碍了当地产业发展。村民通过民事直说渠道反映问题后,李峡村“两委”迅速上报,黄坪镇党政主要负责人第一时间带队实地勘查,并组织民事直说委员会成员和村民代表召开现场会。
面对修整资金短缺的难题,黄坪镇通过“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将帮扶单位武都区供电公司捐赠拖拉机的租赁收益1.1万元用于修路,并全程公开资金使用和工程进度。最终,一条宽3米、长2公里的产业路顺利贯通。
近年来,陇南市全面推行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即组建一个工作机构——民事直说委员会,明确“向谁说”;运用现场诉说、网上诉说两种方式,明确“怎么说”;瞄准村里事、邻里事、家里事三类突出问题,明确“说什么”;采取现场直办、干部领办、村镇联办、跟踪督办四种解决办法,明确“怎么办”。
此次产业路修缮,是陇南民事直说“1234”工作法的成功实践,既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更为“党建引领为核、民主决策为基、集体赋能为要”的乡村振兴新路径积累了宝贵经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