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5月10日
第6版 园区建设返回
资讯

黑龙江北大荒宝泉岭农业科技园区

让试验成果惠及广大种植户

马文竹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常力强

农民日报 | 2025年05月10日 马文竹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常力强

  春夏之交,一粒粒“带着试验任务”的玉米和大豆种子被播进肥沃的黑土地。在黑龙江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宝泉岭分公司的农业科技园区,由7人组成的科研小组运用试验系统,给每株试验作物都建“电子档案”,从播种到收获全程数据跟踪。

  近年来,该园区在这片340多亩的农业科技试验田上完成15个专项试验区划设,涵盖品种筛选、肥料增效、根瘤菌剂应用等前沿课题,其中大豆重迎茬障碍消减试验已取得阶段性突破。

  园区创新建立“四级科研体系”机制,试验成果先在示范田内进行示范,成熟后向管理区科技示范带扩散,最终辐射普通种植户。今年重点推广的大豆根瘤菌接种技术,将有效解决大豆重迎茬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在前几年大范围试验的基础上,今年园区品种示范田集中开展玉米、大豆试验的共有15个新品种。为打造现代农业“最强大脑”,园区今年计划新增根系分析仪、土壤微生物检测仪等智能装备24台(套),四情检测系统即将覆盖全田。技术人员将通过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测植株叶绿素含量、根系发育等产量要素关键指标。“我们要挑出‘全能选手’,既要抗逆性强,还得确保亩产提升5%以上。”技术员单丽丽边操作系统边介绍。

  “过去种地全凭经验,现在有了科技园区这个‘参谋部’,选啥品种、啥时候施肥都有了数据支撑。”正在田间记录数据的技术员张丽介绍,园区创新构建玉米、大豆两大试验区,同步打造高产高效示范田、障碍消减攻关田、自研技术集成田三大功能板块。

  为打通科技落地“最后一公里”,该公司依托园区科普基地,全年将开展4期“田间课堂”,通过数字北大荒等App远程诊断等新形式对农技人员、示范户进行培训。“我们要把实验室数据变成种植户听得懂的‘种地口诀’。”农业生产部副总经理李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