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广袤田野上,中国农业银行聚焦各地春耕春管重点领域和关键时点,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春耕备耕,通过创新服务模式、优化产品供给、强化科技赋能,为农业生产注入新动能,绘就一幅金融助农的生动画卷。
金屯镇地处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灌区平原地带,是嘉祥县三大灌渠渠首之地,肥沃的土壤、适宜的气候,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了优越条件,在嘉祥有“贡米之乡”的美誉。近年来,得益于党和国家富民政策,农户在“硒”字上下功夫,努力探索富硒种植新技术,促使富硒产业逐渐成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新希望。
在嘉祥县富硒产业农田上,种粮大户李可正忙着指挥春耕,密切监控并调度着每台机器的运行状况。“随着客户越来越看重健康方面的需求,富硒产品一年比一年卖得好,庄稼人的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富了。”李可高兴地说。
截至目前,金屯镇已通过国家认证富硒产品有11类。由于消费者对富硒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规模化种植、机械化耕种在解放人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上越来越重要,李可想要抓住春耕这个重要节点,扩大种植规模,但面临较大的资金缺口。农行济宁嘉祥支行在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上门对接、收集资料,开通业务审批绿色通道,快速发放130余万元贷款。有了农行金融“活水”的浇灌,李可感到田间地头的蓬勃生机与机器轰鸣声,都交织成农民致富的“硒”望乐章。
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农行山东分行坚持把助力粮食耕种、服务乡村振兴作为全行经营工作的重中之重,以服务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为主线,赋能县域特色产业发展。
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金盆村的香椿特色产业示范园内,大棚里一簇簇娇嫩的香椿芽绽放梢头,清香四溢。
芮城县运强香椿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运强一早来到大棚,和村民一起采摘香椿芽。“香椿芽越早摘越值钱!最近订单多得忙不过来,多亏农行‘惠农e贷’支持,解决了资金短缺的难题,今年肯定又是大丰收!”他满脸喜悦地说。
小小香椿芽,鼓起了村民的“钱袋子”。“农行给了我50万元贷款,让我从最初只有1亩大田发展到现在的11亩大棚与露天混合种植香椿,产量更有保障。我还兼营香椿收购和运输,收入越来越高了!”村民杨军刚乐呵呵地说。
农行山西运城分行以金融之力,积极护航当地香椿产业发展壮大,突出用好“一项目一方案”信贷服务模式,做好农业科技体系、项目、平台、人才一体化服务,支持香椿种植、加工、储存、运输、销售全流程。截至目前,该行已累计投放贷款超3000万元支持芮城县香椿产业发展,助力田间地头“土特产”变为富民强县“金名片”。
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西宁市,因独特的冷凉气候优势,被授予“国家冷凉蔬菜黄金种植区”,是西北地区重要的蔬菜生产基地之一。
“2023年我的菜地只有几十亩,如今已扩大到425亩。能发展这么快,得感谢农行的支持。在农行办贷款不用多次跑网点,也不用抵押,到账还快。”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朔北藏族乡下吉哇村的菜农铁辰辉说。
铁辰辉所说的贷款,正是农行青海西宁分行创新推出的“乡村振兴菜农贷”。针对蔬菜产业短周期、高频次、急需求的特点,以西宁市“一村一品蔬菜种植示范村”、蔬菜种植合作社、家庭农场及蔬菜种植农户等为支持对象,采取信用、担保公司担保等方式,融合“线上+线下”审批,满足不同经营主体差异化资金需求,已成为助力当地蔬菜种植产业发展的一大“利器”。
农行青海西宁分行围绕全市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积极构建全产业链金融产品矩阵,着力打造蔬菜“种植+生产+运输”链式金融服务模式。截至2025年3月末,该行累计发放“乡村振兴菜农贷”2亿元,服务农户1687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