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有杨柳青,后有天津卫。改造升级的千年古镇天津杨柳青惊艳亮相,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旅融合活动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其中就包括来自北京的王丹女士——从北京出发,全程一个多小时就到了杨柳青古镇,王丹与家人在这里赏景购物,体验非遗项目,住古镇民宿,玩得开心、收获满满。
白墙黛瓦,错落有致,雕花门窗,尽显古意,今天的杨柳青全然不是十几年前王丹初来游玩时的样貌。杨柳青年画、精美剪纸随处可见,传承数百年的非遗手艺随时可以上手体验。夜晚,古镇被千万盏灯火点亮,站在民宿的阳台上,就可欣赏漫天繁星般的打铁花,数百架无人机摆出年画造型,古老手艺与现代技术完美融合。
“还有不少国际友人慕名而来呢。”在天津市西青区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任震怀眼中,古镇旅游热让人振奋,今年正月初一到十六,杨柳青古镇客流量76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60%,抖音、小红书、微博等新媒体话题播放量超2200多万次,创下了多年来的新纪录。
2024年以来,为提振消费,西青区将文旅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前瞻布局,实施“文旅+”资源整合行动,发展研学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等沉浸式、体验式文旅项目,进一步激发文旅消费潜能,打造特色鲜明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以文化体验聚客引流,让传统文化成为流量密码。古镇繁多商铺中,不乏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杨柳青古镇在保留郝氏剪纸、任记凉果、王记酥糖等非遗文化的同时,也在寻找槟榔糕等传统美食等手艺传承人。
作为天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杨柳青剪纸代表性传承人,郝桂芬创新染色彩剪技法,将年画文化与剪纸技艺相结合,让作品更立体生动、鲜艳活泼。郝桂芬的女儿杨阳接手了母亲在杨柳青镇如意大街上的剪纸店铺,一幅幅精美、纯手工的剪纸或悬挂于墙上,或平铺于柜台里,或置于长桌上,这些以红纸打底,用改造过的刻刀和剪刀通过多层叠加后,纯手工剪、刻出的福寿图、九龙图、五牛图跃然纸上,远看仿若一幅画作,走近或触摸后,走进店里的游客常常惊呼:“这真的是一刀一刀刻出来的!”从非遗文化中来,到非遗文化中去。任震怀说:“下一步将继续开展大中小学生的研学工作,通过他们把口碑带出去,让越来越多的人来到杨柳青。”
任震怀介绍,杨柳青古镇去年投入大量资金,对古镇的街区院落和商铺进行提升和改造,植入众多非遗和体验类型项目。将古镇和灯盏相结合,规划了一轴两翼的灯盏规划片区,其中一轴在柳口路沿线布置了几十组大型灯展,另外在杨柳青广场也布置了近百组现代化灯组,再加上古镇区域形成了一轴两个片区的灯展布局。整个灯展的布置过程中,注重整体氛围的打造,在古镇的所有街道上布置了年画为主的招牌灯,让广大游客到达杨柳青古镇之后,进到街区就深深感受到古镇灯展氛围。
今年下半年,运河航运项目即将开启,预计将会带动一波游客以全新方式畅游杨柳青古镇。通过重新挖掘非遗文化的方式,把杨柳青的文化和历史结合起来,让商户讲好文化传承故事,让游客有更多游玩与消费的欲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