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的春天,一定离不开茶叶的滋润,这味道历久弥新,又沁人心脾。之江大地,山水相依,茶园星罗棋布,且各有千秋。记者发现,生态底色的茶园背后,悄然发生着变化,数字赋能、科技强农正赋予茶叶新价值。为了让茶香飘四方,更加体现出共富效应,近年来,作为在农村金融体系中的支柱力量,农行浙江分行以金融“活水”润泽茶产业全链条升级,成效开始日益凸显。
在杭州市西湖区的一处茶园,满目翠绿层叠。智能虫情测报系统、气象监测系统、土壤墒情监测站等智能设备取代了传统“经验主义”,在山间有序工作,为茶叶健康保驾护航。据了解,这些“智慧管家”均来自一家专注于提供数字农业一站式综合解决方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托普云农。
“依托这套茶园物联网管理平台,可以远程控制病虫害测报、灌溉施肥、茶园除霜等设施设备,并通过实时采集、分析数据,轻松实现科学种植。”托普云农有关负责人介绍。
这股茶香背后有金融味儿。记者了解到,在智慧生态茶园建设中,农行杭州分行针对企业运营管理需求,为企业量身打造数智化财务系统,借助整合企业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等信息,助力企业实现自动化、全线上的高效资金管理,有效降低人力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绿意盎然的茶在厚植科技沃土后,不仅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带动着一方百姓致富。在浙江南部的山区,三杯香茶是温州泰顺县的特色支柱产业之一。春分前后,漫山茶树抽芽吐绿,采茶工穿梭山间,开始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在仕阳镇的一个茶叶加工车间内,生产线上的几台新机器“走马上任”,立刻大展身手。其落地,正是得益于农行的贷款支持。
今年年初,农行温州泰顺县支行专门就当地茶产业进行了一场深度调研,为的就是真正了解茶农、经销商、茶企等经营主体的用款需求和特点,便于量身定制推出惠农金融产品,更好匹配茶叶全产业链上各个节点与周期。
像仕阳镇的这个茶叶加工车间,通过特色惠农产品,获得了980万元贷款资金,大大降低了融资成本。生产线更新后,每天的茶叶加工量可提升1倍多,无疑为春茶抢回了不少时间。以此为缩影,近年来,农行温州泰顺县支行约为1500名茶农茶企累计投放了1.8亿元贷款。
不仅要种好茶,还要卖好茶,并且卖出高附加值。在丽水市缙云县,这里主产的黄茶以叶片金黄、口感鲜爽而闻名。当地有一家集茶叶种植、加工、销售、研发于一体的企业,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村集体和超千户农户双增收。近两年,该企业又积极探索茶文旅融合,解锁“茶+”新路径。
茶文旅融合,方向没错,效益可观,但资金投入也很大。“稳一产,强二产,优三产,我们全力支持黄茶产业链延伸。”农行丽水缙云县支行客户经理田科妃介绍,了解到企业资金需求后,行里主动对接,创新运用面向农业龙头企业推出的专项产品,为企业高效发放纯信用贷款资金950万元,有效保障茶文旅项目建设。
在推进茶产业发展过程中,农行浙江分行深化对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科技企业的金融供给,出台专项方案,加大走访力度,助力茶产业数字化转型。截至目前,该行已服务全省90%的省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为一半以上的重点农业科技企业提供了金融支持。
农行浙江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进一步加强对茶叶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讲好“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生动故事,为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注入更多“农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