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6日
第6版 园区建设返回
领航高质量发展

广西上思县

种蔗用新招 “甜蜜”又“轻松”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祁倩倩

农民日报 | 2025年04月26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祁倩倩

  进入四月,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上思县的甘蔗春耕工作已经接近尾声。在思阳镇易和村的甘蔗种植基地中,种植大户黄勇锋今年雇佣了一个新“工人”——整秆式甘蔗种植机。长长的甘蔗种苗放在机器上,机器一边作业,一边将其分割成25~30厘米的甘蔗段。种植机在地里只需“走”一趟,碎土、开行、施肥、切种、覆土、喷药、铺设滴灌管(选定)、镇压、盖膜多项作业就能一气呵成。

  “机器播种效率很高,一天作业8小时,能够完成25亩左右的播种任务。”黄勇锋有350亩甘蔗,其中200多亩今年需要栽植新的甘蔗种苗,目前进度已至90%以上,大概4月底就能完成今年的甘蔗春耕备耕工作。回想起老一辈种甘蔗的场景,黄勇锋介绍,“以前春耕麻烦得很,需要一趟又一趟地跑,3个人一天都弄不完3亩地。但现在我自己有农机,其他生产环节又可以找农机合作社来‘替’我干活,350亩管理起来非常轻松!”

  2024年,上思县糖料蔗获批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自获批建设以来,产业园聚焦良种繁育、智能水肥一体化、全程机械化能力,来提升亩均产量及降低甘蔗劳作成本。“其实今年的气候不是特别好,从去年9月初到现在,都没有有效降水,周边一些农户1月底播下去的种苗,长势不是很好。”黄永锋说。

  在上思县,甘蔗的生产用水主要依靠自然降水,因此气候对于甘蔗产量的影响比较大。但对别人的“教训”,黄勇锋却意外地不担心,问及原因,他解释道,他的甘蔗地属于产业园糖料蔗水肥一体化示范种植基地,滴灌设备齐全,为了高效利用水资源,基地应用了糖料蔗大田生产水肥智能监测和自动控制灌溉系统,能够通过水肥一体化实现自动化精准节水灌溉。此外,去年产业园还建设糖料蔗种植数字化监测预警项目,运用气象卫星遥感数字技术开展甘蔗生长动态监测,建设上思县甘蔗智慧气象监测站,能够更精准地掌握甘蔗的生长情况,并与广西“糖业云”大数据平台的数据共享。

  为了进一步提高甘蔗亩均产量,产业园还着眼于良种这一“高产密码”,不断健全完善甘蔗良种繁育体系。上思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梁河清介绍,2025年上思县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将建成4个糖料蔗良种繁育基地。其中,甘蔗一级良种繁育基地占地322亩,年出圃甘蔗脱毒健康种苗可达800万芽以上,年供优质脱毒种苗能力覆盖4500亩以上,年销售额稳定在400万元以上。

  广西上上糖业有限公司和广西糖业集团昌菱制糖有限公司是产业园的两大龙头企业,以订单生产方式已经带动当地14822户农民发展糖料蔗产业,既带动了农户增收,又有效推广了品种,促进了甘蔗种植的全过程标准化。“今年春耕期间,产业园和公司的技术人员经常下田指导,不管是什么问题都可以及时解决。”黄永锋说。

  据了解,广西上上糖业有限公司的智能种茎加工厂项目已经完成建设,公司副总经理卫峰告诉记者:“‘桂糖44’算是我们近年来主推的品种之一,它糖分含量高,抗逆性和适应性都很好。”为了进一步推广优质种苗,上思县以产业园为依托,积极推广糖料蔗脱毒、健康种苗,对各制糖企业、蔗农、合作社、种植企业、农场等种植主体进行政策扶持,对使用糖料蔗脱毒种苗的按新植面积补贴600元/亩,对使用糖料蔗健康种苗的按新植面积补贴330元/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