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兰州市永登县立足流动党员动向难掌握、活动难开展、管理难到位、作用难发挥、服务难跟进“五难”问题,深入实施“先锋引领”工程,通过管理有章法、服务有平台、流动有作为三项举措,凝心聚力优化流动党员管理。
“在外打工的日子忙碌且充实,但下班在家的时候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觉得自己像‘断了线的风筝’。现在每月线上开展的‘云端话家乡’活动,不仅能让我听到乡音,还能看到村里日新月异的变化。”永登县河桥镇流动党员鲁好德说,收到党支部邮寄的“学习大礼包”后,心里满是踏实与温暖。
近年来,为了解决流动党员流出地“管得着却看不见”、流入地“看得见却管不着”的矛盾,永登县建立了县、镇、村(社区)三级联动机制,实施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三找”活动,按照“一人一档、一村(社区)一表、一乡(镇)一册”标准,分级分类登记造册,对661名流动党员逐一登记,做到了基本情况、流出时间、流入地点、工作单位、居住地址、联系方式“六个清楚”。永登县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永登持续深化流动党员“行前、途中、回归”教育,依托学习强国、甘肃党建等平台和微信群打造“指尖云课堂”,建立“每日微资讯、每季微党课、每年全轮训”促学机制,确保流动党员学习不掉线。在流动党员相对集中的青海省格尔木市等地,永登县依托商会、行业协会建立6个服务驿站,完善“一站式”“跟踪式”流动党员管理服务清单,做实做细日常教育管理,切实把流动党员组织起来、凝聚起来。
为了让流动党员时刻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永登县建立了“三必联、五必访”机制,通过党组织班子成员结对一名或多名流动党员的“1+N”结对帮带模式,结合“一亲三心”“访民问暖”等行动,选派260余名“红心联络员”,探索推进“红色代办”服务,及时了解流动党员的思想、就业和生活等状况。2024年以来,永登县共帮助解决流动党员邻里纠纷调解、留守儿童关爱、空巢老人照料等困难400余个,提供就医、就学等服务160余次,有效缓解流动党员的后顾之忧。
同时,永登县依托乡镇综治中心为流动党员搭建法律援助平台,邀请擅长处理劳务纠纷、合同纠纷等常见案件的律师、法务工作者等力量,组建法律援助团队,为流动党员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线上培训等服务650余次,增强了流动党员的法律意识与维权能力。
对县域内的流入党员,永登县也备加关爱。2024年中秋节,永登县专门开展“光映中秋·情暖异乡”关爱活动,向30余名在七山乡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等项目一线辛勤工作的流动党员传递关怀与温暖。参加活动的流动党员感慨道:“永登县的党组织定期发放防寒衣物、给我们进行健康体检,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党组织和‘第二故乡’的温暖。”
“我常年在外务工,每次回到家乡都能感受到巨大的变化。”近日,武胜驿镇党员活动室内热闹非凡,16名返乡人员、20名优秀企业家和32名流动党员齐聚一堂,围绕乡村振兴、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话题畅所欲言。
昱禄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苏国禄,是七山乡苏家峡村的一名流动党员。凭借着在外取得的“真经”和“真金”,他返乡投资60余万元建设了特色红谷产品规模化深加工香醋项目,每年可为村集体经济分红4.2万元,带动22人就业,流转土地的41户农户户均增收2.16万元。
据了解,永登县探索建立把返乡流动党员培养成发家致富带头人,把有致富能力、有带领群众共富意愿的致富带头人培养成村“两委”班子后备人选,把政治素质好、懂经营、善管理的村“两委”后备人选培养成村党组织书记的“三培养”机制。2024年将28名返乡流动党员储备为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养发家致富带头人12名。同时,常态化开展“引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系列活动,通过调研企业、观摩项目、座谈交流等形式,向返乡流动党员介绍家乡经济发展、惠民服务、人才政策等方面的情况,征集流动党员对乡村振兴、招商引资、基层治理等方面的意见建议200余条,签订项目5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