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4日
第5版 文化大院返回
世界读书日

阅读成为全民共享的文化春天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陈银银 蒋若晴 见习记者 周桐

农民日报 | 2025年04月24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陈银银 蒋若晴 见习记者 周桐

  “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4月23日至25日,恰逢春草蔓生,生机盎然好时节,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在山西太原市举办。在这里,关于阅读的观察和思考正在汇聚:从城市到乡村、从少年至银发,阅读正以润物无声的姿态,成为全民共享的精神文化盛宴。

  23日上午,在全民阅读大会银龄论坛现场,山西省科技馆多功能报告厅内,银龄人艺术团的8位老年人正在表演图书情景剧《木兰辞》。六旬老人素面唱起了改编的戏剧,一颦一笑让现场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儿,更有甚者热泪盈眶。“我们银龄书院原创或者改编了200多部情景剧,只为送戏、情景剧下乡,在乡村演出时,农民听得懂也愿意看。‘领读人’在乡村熟人社会中也十分重要,他们带头读书、口口相传,让乡村老人知道原来书也可以这么读。”老年人阅读组织银龄书院负责人薛晓萍说。

  “今年全民阅读大会银龄分论坛的主题是‘乐龄乐读 阅见幸福’,目的就是推动全社会关注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呼吁老年群体读好书也善读书。”中国老龄协会宣传部副主任岳琳琳表示。论坛上,老年人欣赏情景剧、观看《乐龄读书会》特别节目、分享着读书的乐趣,从历史传记到养生保健,阅读成为他们与时代对话的桥梁。

  无论地域、年龄和职业,阅读都以它特有的方式陪伴着每一个人,见证生命的成长与沉淀。在江苏苏州市吴中区临湖镇牛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孩子们认真整理着手中刚读完的书籍,稚嫩的眼眸里跃动着求知的光芒,书页翻动间,理想的种子正在悄然萌芽;从城市到乡村,阅读尽显普惠的光芒,在四川攀枝花市,满载图书的流动图书馆驶向米易县丙谷镇中心校和牛棚村,学生与村民们席地而坐,在油墨书香中流连忘返。充满乡土趣味的读书活动,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更让文明乡风在书香中润泽乡土大地。

  在全民阅读大会数字阅读论坛现场,手机阅读、听书、AR阅读、VR阅读等新技术生动地展现在观众面前,刷新了人们对阅读的认知。论坛现场发布的《2024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数字阅读作品总量约为6307.26万部,同比增长6.31%;我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为6.7亿,同比增长17.52%,数字阅读已成为我国网民日常获取知识、启智增慧的主要方式之一。

  “今天来到论坛现场,我越发感受到了数字化阅读的魅力。”专程从宁夏赶往论坛现场体验数字化阅读的图书馆研究员尚女士说,“我们很早就引入了有声书空间,也一直在努力架构AR阅读、VR阅读等多元空间,希望能够将书籍中承载的广阔天地带给更多的受众。”

  “有声”,让书籍在视障群体中“活起来”。盲人网络博主“自定义小盲”分享道:“我平常会使用手机听书,盲文书受众有限,产量也比较少,刚出版的新书可能就没有了。现在,我可以通过番茄小说、喜马拉雅听书,甚至听书的速度比正常人看书还要快!”从害怕跟不上数字时代到利用数字技术重新认识世界,视障群体的阅读体验因科技而彻底改变。从传统的纸质书籍到数字化阅读的多元阅读形态的转变,让更多的人通过阅读,在字里行间寻得精神的栖居之所。

  在本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之际,各地紧扣“阅读季”主题,因地制宜策划了形式多样、精彩纷呈的阅读活动,让书香浸润城乡。在山西灵丘县,当地图书馆精心打造的“诗行三晋·潮玩古韵”全民阅读大赛,采用团队协作的阅读马拉松赛制,将传统经典与现代阅读方式相融合,吸引了不同年龄段读者踊跃参赛;而在宁夏图书馆,“塞上书香节”全民阅读集中示范活动开展,推动全民阅读蔚然成风。

  书香浸润心灵,阅读丰盈人生。让我们以书为纸,以读为笔,共同绘就全民阅读的美好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