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2日
第7版 农业品牌返回

构建农产品品牌要统筹三个关系

陈奕帆 郭人权

农民日报 | 2025年04月22日 陈奕帆 郭人权

  特色农产品品牌建设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阶段作用独特,是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当前,一批立足资源禀赋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正在崛起,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品牌建设需统筹独特资源与背后供应链之间的关系。农产品品牌的独特性往往根植于地域文脉和自然禀赋,而供应链是将其转化为市场价值的桥梁。湖南省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隆家堡乡的智慧橘园里,果农滕树青轻点手机,区块链溯源系统即刻显示柑橘生长数据。北纬27度特有的光热造就了麻阳冰糖橙的黄金糖酸比,但这个“中国冰糖橙之乡”却曾一度陷入同质化竞争的困境。2018年,“守着金饭碗要饭吃”的窘迫迎来转机。当地秉持“特殊气候是天赋,市场认可才是本事”的理念,牵头组建产业联盟,实施“品种改良三年行动”,既保持传统风味,又引入数字化管理系统,如今已有12个新品种通过绿色认证,电商复购率比改造前提高176%。

  在市场需求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供应链的创新能够挖掘独特资源的更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牌价值。今年麻阳锦蜜冰糖橙地头价每斤上涨了2.8元,合作社286户成员户均增收1.2万元。全市建立了7个地理标志品牌矩阵,带动23万农户嵌入产业链。当地整合7大地标产品的区域品牌,包装设计、冷链物流、电商培训等13个配套板块同步发展,构建了从种质库到云仓的完整体系,无人机植保覆盖率达85%,AI分拣使优质果率突破90%,物联网溯源系统让消费者扫码可见“橙生轨迹”。

  提升产品附加值应统筹“单一环节”与“全链条”之间的关系。全链条的整合能够产生协同效应,使得各个单一环节的优势相互叠加。各地在品牌建设中的实践探索,推动着对特色农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形成了“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螺旋上升路径。

  延安“一棵苹果树”公益品牌项目,通过“共享经济+定制农业+文旅服务”模式将传统农产品销售升级为情感联结,实现从“卖产品”到“卖服务”的升级,解决了“丰产不丰收”难题,深化了对农产品品牌价值创造规律的认识。

  山西大同云州区通过制定全国首个黄花种植ISO标准,构建了6大深加工体系,统筹27个合作社、制定218项标准,从土作坊到建成47条现代化生产线,用12年完成三次产业升级,黄花提取物进入生物医药领域后,产品附加值提升15倍,打破了“就品牌论品牌”的局限,将品牌建设嵌入到产业生态体系中,将“小黄花”打造成产值42亿元的大产业。

  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统筹品牌赋能与联农带农关系。强大的品牌能够吸引多方面的有效资源,从而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民参与到产业中来。麻阳的“柑橘产业党委”、大同的“黄花产业链支部”牵引品牌建设,更关注着农户增收。麻阳县创新“三次分配”机制,将品牌溢价按比例投入村集体经济和民生工程。近三年,全县累计提取1.2亿元“乡村美学基金”,修复传统村落47处,培育农民主播863人。

  大同市黄花产业通过“企业+基地+农户”模式,当地3.2万种植户年均增收1.8万元,6000名农民转型为产业工人,“绿水青山”的生态价值、“匠心农品”的文化价值、“智慧农业”的科技价值得以充分释放。

  作者单位: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北京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