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里太行山把南端最绿和最高的地方留在了山西省陵川县,这里植被多,山地多。这里的人便以绿为基,靠山吃山。日积月累下,脚下的山地变成了道地中药材的重要产区,所产的药材种类多,品质佳。
在128万亩的中药材分布面积中,连翘独占鳌头,达到118.6万亩,是陵川县的主打中药材种类,也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
“在建设‘健康中国’的大背景下,陵川县抢抓山西省中医药强省战略机遇,坚持生态立县、绿色发展不动摇,把以连翘为主的中药产业作为县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牵引性工程之一,以扩规提质、补链强链、融合引流为基本路径,加快推动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陵川县委书记李晓峰说。
明清时期,因处于南北货运途经地,陵川的药材随着晋商的兴起南下北上,这里曾是药材的集散地。
既有地理优势,又有栽种传统。从1999年开始,陵川在工作大盘子中首次提出了建设全省乃至全国一流中药材大县的目标,拉开了全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序幕。
之后历届县委、县政府接力发展中药材产业。2018年,被确定为中药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县,并融入进山西“东药材,西干果”的战略布局中;2019年,启动中药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功能区即陵川县中药材产业园区建设,打造全省第一个中药材产业集聚区;2022年以来,陵川把中药材产业列为全县五大牵引性工作之一,实施百万亩连翘基地项目建设;2024年,开展政策性中药材种植保险试点工作,利用财政补贴资金120万元,为2.4万余亩中药材提供保障。
好风凭借力。一任接着一任干,陵川逐步推进中药材种植区域由山区向丘陵转移,由分散零星种植向集中连片开发转变。目前,该县连翘种植面积覆盖全县11个乡镇,年产连翘鲜果6500吨。
在规模扩大的同时,药材品质得以提升。陵川制定了“五统六化”全过程生产规范,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连续9年发布《关于严禁连翘抢青的通知》,持续在全县范围内开展野生连翘抚育、中药材基地管护技术培训,先后编制“陵川连翘”“陵川潞党参”2项省级地方标准。
目前,陵川的连翘、潞党参、黄芩、蝉蜕、火麻仁五味中药材被业界称为“陵五味”。“陵川连翘”“陵川潞党参”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连翘获得优质药材“三无一全”基地认定。
如今的陵川,昔日山地药田已跃然成为“太行药乡”。自去年开始,陵川县连续举办连翘产业大会,引来无数客商与药企,在这里投资建厂,让当地药材再次南下北上,远销海内外。
时下,连翘进入花期,漫山遍野的盛开,陵川宛如金色海洋。美景下,围绕连翘销售、加工的产业链条同步徐徐铺开。
在九州天润道地药材开发有限公司的车间里,连翘等中药材经过烘干、筛选、检验、包装后,会发往全国各大药厂。
“目前,初加工产品产量6000吨以上,基本形成了集中药材种植、粗加工、仓储物流于一体的运营模式。公司已成为中国中药、华润、柳药等40多家药企的供应商。”该公司总经理宋四清介绍,公司立足陵川,打造道地药材产区与中药制药企业的一站式直供平台。
在原料收集之后,绿之金制药有限公司做着深度提取的文章。在这里,10个硕大的提取罐“吞吐”着药材,连翘、黄芩、黄芪、柴胡等“十大晋药”原料,被提取加工成中成药、中兽药、保健和功能食品、植物农药等产品。该企业是国内生产黄芩苷、连翘苷最大的企业之一,也是陵川中药材产业链迈向中高端的链主企业。
叶子烹茶,果实入药。做强供应链,做深加工链,逐步成为陵川自上而下发展连翘乃至中药材产业的共同理念。
聚焦把中药材“吃干榨净”,陵川县引进各类初精深加工企业,深耕冷链物流、精制饮片、中药提取、产品研发等环节,积极打造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产品输出,意味着创新技术的输入。陵川县依托中药材中心和企业与中国农业大学、山西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展开种质资源、良种选育、药材提取、日化用品研发等产学研合作,引进、吸收、推广、应用技术成果16项。组建陵川县中药材产业“专家智囊团”,成立了陵川县绿金中药材科技创新研究院,为产业注入科技力量。
一株苗走向一条链,一片叶结出千金方。目前,陵川县已建成以中药材精深加工为主的中药材产业园区,扶持发展420余家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培育引进了18家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培育亿元链主企业3个,开发中药饮片、中药化妆品、药茶等多领域上百种产品。2024年,陵川中药材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2.2亿元。
“为了延链强链,陵川还将加快建设中药材仓储中心、产地药材交易中心,孵化区域品牌,构建以产地直销、产加对接、电子商务为主要模式的中药材市场流通体系。”李晓峰说。
春赏花,夏乘荫,秋采果。在紧邻“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的古郊乡古郊村,以连翘茶为主题的“母亲茶庄”为前来的游客提供了歇脚的地方。
目睹了连翘的远销和政府对产业的重视,陵川县乡土人家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许雪梅看到了商机。依托野生连翘资源,公司开发出以连翘叶为原料的连翘绿茶、红茶、黑茶、拼配茶系列产品。同时,推动连翘茶“接二连三”融合发展,打造连翘茶加工体验车间,建起以连翘茶为元素的本味餐厅、客栈,实现了茶文旅融合。2024年实现销售收入1200万元,辐射带动1300多个农户。
古郊乡松庙村借助区位优势,创新“驿站进农村”模式,建设康养餐厅、民俗等,植入多元睡眠康养业态,引进省内外医疗机构团队,联合建立“优氧研究院陵川康养站”、康养服务基地,打造“睡眠小镇 康养松庙”主题,提供医、药、养、护于一体的特色康养服务,探索实现“中药材+文旅康养”的深度融合。
依托丰厚的中药和康养资源,陵川推进“中药材+”融合品牌创建,发挥中药材治病、膳食、康养等功能优势,支持发展与中药材相关的有机农业、药膳、药浴、针灸、科普、旅游等产业,培育“中药材+农业”“中药材+文旅”“中药材+康养”等新业态、新品牌。
探索新业态的同时,陵川将农村融入产业链条,让村民分享产业红利。先后吸引社会经营主体14家,吸纳投资5亿多元,发展药养融合、药旅融合示范村13个,在“太行一号”旅游公路沿线,打造了一批网红康养特色村,推进连翘种植专业村20个,连翘种植大户200个。
平城镇杨寨村与绿之金制药有限公司村企共建融合发展,通过务工、土地流转、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300余名村民就业,村集体经济增收80多万元。
“一亩连翘收成300斤左右,摘下来就有人收,市场行情好,一亩地能收入3000元。”马圪当乡后郊村村民郎东胜说。
附城镇东下河村的虎头山中药材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流转土地推广种植300余亩连翘,雇用了20余位村民从事连翘管护、采摘,村民增添一项务工收入。
据介绍,目前,中药材产业链带动陵川县11个乡镇、80%以上行政村、5万多人参与其中。
至此,陵川不断创新中药材产业融合发展模式,让更多的资本、资源汇聚产业,迸发动能,带动更多的乡村融入产业,村民依“链”获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