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乘、跳马、空中换步、倒挂金钩……近日,在新疆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的一个牧场马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来自呼图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正在训练场上进行马术训练,现场掌声不断,高难度动作令人惊叹不已。
今年17岁的哈萨克族少年阔尔开森·阿尔卡提是呼图壁中职的学生之一,凭借高超的马术技能和丰富的比赛经验,他已经担任起基地的实习教练,为往来的游客和骑马爱好者传授马术技巧。他腼腆地说:“我3岁左右就开始骑马了,因为从小喜爱骑马,当老师询问谁想学习马术时我立刻报了名。在基地完成实操训练后,我将到呼图壁中职学习专业知识,毕业后再返回基地就业。”
一牧场负责人张泽胜告诉记者,基地与新疆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呼图壁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等单位“牵手”,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马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并围绕校企合作平台建设、资源优势互补、高素质人才培养与发展等合作方向,通过实训基地共同培养马术骑手、驿站管理员、饲养员、教练员、裁判员、马匹鉴定员等从业人员。
“马是哈萨克人的翅膀”是哈萨克族的一句古老谚语,这个“马背上的民族”与马有着不解之缘,拥有悠久的养马、骑马历史。在阿勒泰市,近年来常态化开展青少年特色马术课程,骑马成为适龄中小学生的“必修课”。张泽胜告诉记者,基地每天接待游客100多人,还承接了全市中小学生“马术进校园”的特色体育课程,截至目前共承接2.6万余人次。
作为新疆的传统养马大区,阿勒泰地区依托浓厚的马文化底蕴、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马产业资源,大力发展马产业,出台了《阿勒泰地区现代马产业发展规划(2020—2030年)》等规划,不断延伸马产业链条,推动马产业加快转型升级。近几年,阿勒泰旅游市场逐渐火热,当地利用“旅游+”思维扩大“乘法效应”,将旅游业与马产业融合发展,与马产业紧密相关的体育运动、休闲骑乘、文化旅游、专业化马产品开发等现代马产业逐渐兴起,“马背经济”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走进哈巴河县千匹马业家庭牧场,在工作人员的训练下,一匹棕红色的骏马展现出优美的身姿,马棚内,几匹毛色各异的马正在悠闲进食。负责人阿布扎力汗·阿布力哈斯木介绍,他专注于马匹的品种培育与养殖,从国外进口的马种经过品种改良,展现出优异的性能,用于比赛很受市场欢迎,马匹售价更高,“牧场目前共养殖40多匹马,年收入能达到45万元左右。”阿布扎力汗·阿布力哈斯木说。
截至2023年年末,阿勒泰地区马匹饲养量达到25.55万匹,存栏20.71万匹,马肉产量8536吨,马奶产量2782吨,马匹饲养量位居全疆第二,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据了解,阿勒泰地区力争到“十四五”末,实现马匹最高饲养量30万匹,存栏量超21万匹的目标,并努力打造成为全国马培育基地、青少年骑乘素质教育基地、马文化旅游示范基地和马产品生产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