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9日
第4版 综合新闻返回

“千亿扶持”重仓农业——

“多多好特产”红利来袭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余向东

农民日报 | 2025年04月19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余向东

  4月以来,为优化供给、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各大电商平台纷纷推出大额“扶持计划”,促进开拓国内消费市场。其中拼多多推出的“千亿扶持”,未来三年内投入资金、流量等资源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持续发力用户、商家及平台多方共赢的商业生态,助推平台商家新质转型升级。

  记者注意到,拼多多尤其加持电商惠农,将依托“2025多多好特产”专项行动,加大对各个品类农产品的扶持力度,深入全国各大农牧产区,与当地农牧产业深入融合,探索农货上行新模式,助力产业提升附加值,推动农牧产业增产增收。

  中央财经大学数字经济融合创新发展中心主任陈端认为,拼多多“多多好特产”行动通过产地直连、智能仓储、冷链物流等基建投入,以“技术下沉+产业上行”的双向赋能,弥合了农产品流通的“数字鸿沟”,将分散的农户纳入整合性的数字化供应链,以乡村能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和特色产业培育,也呼应了“数商兴农”的政策精神。

  各平台商家嗅到了利好商机,正在厉兵秣马,积极打造出“新农人-新农商-新农品”闭环,更好服务广大生产者与消费者。

加速电商西进,商家“掘金”西部大市场

  这个春天,蓝莓盆栽成了“城市农夫”的顶流。园艺商家冯威预备的十几万盆蓝莓,只用约50天就被“拼单”一空,他说,“连西部偏远地区,都卖出去几千盆”。

  去年9月,拼多多在首创中转集运包邮的基础上,又主动免除西藏、甘肃、青海、宁夏等偏远地区的物流中转费。西进“路费”下降后,平台不少商家纷纷放开西部地区的下单权限,冯威便是其中之一。“西部如果能做起来,那是很大一块增量。”他说。

  今年4月初,拼多多加码推出的“千亿扶持”计划,为“电商西进”打了一剂强心针。平台将继续遵循“减免、扶持”的思路,保持西进商品二段运费减免的政策不变,从“物流”层面持续释放低成本与广覆盖的红利;同时通过“商家回馈计划”,针对西部地区的热点需求发放优惠券,倾斜补贴、流量等资源,激发消费潜能,拉动订单增长。

  数千盆蓝莓盆栽,跨越几千公里进入宁夏、青海、内蒙古等地的西部家庭,最远甚至被送上了青藏高原。“这段时间,我们借鉴过往的经验和平台建议,已经把包装门道摸得很透,发货时效、履约体验也经受住了实际运输的考验。”冯威把蓝莓盆栽推成“西部爆品”的信心更足了。

  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社零总额同比增长3.5%,西藏、宁夏、内蒙古、甘肃等省份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西藏以7.2%的同比增速排名全国第一。拼多多平台数据显示,过去一年,西部地区订单实现双位数增长。

  随着政策影响与扶持效应不断增强,海南椰子、智利车厘子、福建冲锋衣、江苏大闸蟹……西进的“商流”规模正大幅拓展。在拼多多上卖了5年芍药的商家张凝钊希望把这抹“春天的娇艳”卖到草原和大漠,他表示:“等到4月底芍药上市,结合母亲节平台推流,在大西北好好卖一卖。”

从养殖到加工,文水肉牛“线上”打响品牌

  山西省文水县,以黄牛、肉鸡养殖闻名。常住人口不过三十七万的小县,拥有近3500家肉牛养殖场,肉牛年出栏量超过二十七万头。但传统的销售模式,让文水肉制品的名气停留在批发商与档口之间。文水养殖户也始终站在离消费者最远的一端,在微薄的利润中苦撑。

  “同样一斤牛肉,隔壁平遥有国家地理标识能卖九十元钱,文水的只能卖六十块钱。”文水当地经营者始终不服气。直到2019年,李诗宣在拼多多开店创业,还申请了独立品牌“途象”“爱妃鲜”,文水肉制品才有了直面消费者的机会。

  5年后,随着李诗宣的“途象”“爱妃鲜”相继成为拼多多黑标店铺,纳入“百亿补贴”,带动文水肉制品迎来销量的爆发,产品复购率也提升了近20倍。

  文水深入山西腹地,当地牛肉发往上海、广州,一般需要两三天。一到夏天,如何保证牛肉的口感一直是文水人的烦恼。李诗宣的做法是,改用顺丰发货将时效缩短半天。同时还新增了冷链系统和排酸工序,牛肉经过排酸、急冻锁鲜、冷库储存三道工序后,保质期延长了30天。在主打产品牛头肉的带动下,五香牛舌、酱牛肉、牛肉干等都成了小爆款。去年李诗宣在拼多多店铺的销售额直逼1.5亿元。

  “途象”一名的灵感来自李诗宣的故乡——大象村。相比之下,隔壁的保贤村名气更大,全村一万多人几乎家家养牛,是有名的“亿元村”。

  保贤村村民梁彪养了4000头牛,算起来也有“千万资产”。但他说,这“千万资产”都投在了小牛犊和饲料上,几乎没有多余的现金流。梁彪还开设了两家屠宰场,同时做起了牛肉加工生意,因为只是简单的粗加工,工厂利润非常有限。“利润更高的精加工环节,都被批发商和档口拿走了。”他说。

  直到他与李诗宣合作,才让本村的肉牛产业有了新气象。与李诗宣合作的几年里,梁彪的工厂规模也扩大到了50多人,年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其中四分之三来自拼多多订单。

  最近“多多好特产”上线,更加坚定了李诗宣的牛肉产品深加工之路,“流量扶持减免的费用,为做好深加工提供了弹药。必将推动上行规模和效率,持续推动地方特色农副产品打响知名度。”

“都市农夫”兴起,水果盆栽重塑园艺产业链

  47岁的海妈,从四川资阳的乡村姑娘到园艺品牌创始人,她的故事是“一粒种子到一片花园”的创业传奇,更是传统农业拥抱新电商的时代缩影。

  在海妈入驻的“海蒂和噜噜的花园基地”,仓库工人每天要打包8万到9万个包裹,水果盆栽从“不温不火”逆袭为拼多多爆款,平台年销售额破千万元。通过精细化运营、差异化直播和“30天包活”的承诺,海妈让园艺不再是“中产专属”,而是普通人的日常乐趣。

  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海妈,2009年在成都郊区三圣乡开起了花店,几年后开启线上销售。凭借对互联网的敏锐嗅觉,用川妹子的爽朗和过硬的园艺专业知识,在直播间教粉丝修剪月季、配置营养土。不到3年,海妈全网粉丝突破千万。

  2024年1月,“海蒂的花园”拼多多旗舰店正式上线,首月日均订单突破200单。与传统电商“烧钱投流”不同,拼多多的“轻运营”模式让海妈团队得以聚焦核心优势。“平台搜索流量精准匹配需求,节省了很大佣金成本。”海妈说。

  四川有野生花卉5000余种,却因“小而散”的种植模式,被云南、广东甩在身后。如今,在海蒂的花园苗圃基地里,海妈正带领着团队,更专注于盆花领域,让四川花卉踏上通往全国的征程。

  在价格策略上,海妈的团队也进行了精心调整。过去一株月季的售价从100元到1000元不等,价格区间较大。经过长达三年的产品结构调整,如今月季的价格亲民,仅需十多块钱。海妈透露,他们将栽种周期从四五年压缩至12个月,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拼多多用户绝不是一味追求廉价货。我们的使命就是把‘奢侈品’变成日用品。”依托拼多多平台,四川盆花可直达全国2800个区县。海妈心中怀揣着一个美好的愿景,她渴望将家庭园艺的种子播撒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让花香与绿意弥漫在街头巷尾。“中国有4亿家庭,哪怕5%成为园艺用户,市场就有千亿规模。”海妈说。

  “海蒂的花园”成为平台加码扶持的品牌之一,并通过直播专项扶持流量,让园艺知识更广泛地传播和分享。如今很多中国家庭的阳台上,不再只有晾晒的衣服,还有蓝莓果的清香、月季绽放的色彩——那是拼多多与无数个“海妈”共同种下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