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中旬的甘肃张掖逐渐回暖,随着气温一起回升的还有近来的牛肉价格。在张掖市临泽县倪家营镇生态养殖园区内,养殖户蒋立源正开着拖拉机给自家的牛喂饲料,“终于熬到了价格回升,最近准备出一批牛,填补一下这两年来的亏空。”蒋立源说,“过去两年除了降低养殖成本外,政府也给予了很多支持和帮助,银行也给了一些贷款,才能让我坚持到今天。”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张掖全市牛饲养量108万头,同比略有增长,在行业发展遇冷的背景下,张掖正在上演一场逆势突围的产业保卫战。一场从技术到金融、从生产到市场的系统性变革,正为产业寒冬点燃“破冰之火”。
在倪家营镇生态养殖园区内,记者见到了整洁的牛棚和硬化后的水泥路。“我们把这里称为养殖小区,政府统一建设公共设施,养殖户只需要根据自己的养殖数量需求租用地块,然后建设牛棚即可。”张掖市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李非介绍,养殖小区还配备了饲草仓库和饲草配送中心,饲草集中采购,每头牛日均成本可以降低1.8元左右。
“我们在饲草中心购买的草料不仅价格便宜,各类等级应有尽有,质量都有很好的保证,为我们省了不少心。”蒋立源说。据了解,作为全国玉米制种大市,张掖拥有丰富的秸秆资源,饲草中心每到收购季会集中采购秸秆,并以相对市场较低的价格出售给养殖户,降低养殖户的养殖成本。
临泽县作为肉牛养殖大县,依托倪家营镇生态养殖园区的规模化养殖优势,打造了肉牛交易中心,该中心具有线上、线下两条销售渠道。在线上,养殖户发布养殖数量及规格,供客户挑选,客户也可发布需求,养殖户进行报价,平台让需求方和供给方进行直接对接。在线下,大约每三天进行一次集市交易,这时候不仅可以看到牛的品相,也可以让买家和卖家面对面交流,增强双方互信,促进成交。
“我们不仅帮助养殖户降低养殖成本,还培育扶持养殖大户转变为营销能人,用‘贩养结合’的模式为养殖户增收。”李非介绍,在牛价不景气的时候,我们以肉牛交易中心为依托,让有能力的养殖户走出牛舍,进入市场进行贩牛,这样不仅提升交易中心知名度,还拓宽养殖户增收渠道。
临泽格瑞达农牧科技有限公司汇泽牛肉养殖场的牛舍屋顶都闪烁着“深蓝色的光芒”,这是张掖正在推行的“牧光互补”拓展发展空间的新模式。汇泽牛肉养殖场在棚顶铺设光伏板,所发电量全部并入国家电网。“去年我们养牛没有赚到钱,不过好在靠着光伏发电我们盈利了200多万元,正好可以填补养牛的亏损。”汇泽牛肉养殖场场长白虎告诉记者,现在牛价上来了,准备今年找个机会再补栏,扩大生产规模,让牛场的盈利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棚下养牛、棚上发电的模式是近年来张掖探索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一方面能够发挥张掖日照充足的自然环境优势,另一方面通过光伏发电能够在经济上补贴养殖户,助力其穿越低价的寒冬期。”李非说。
“又一笔补贴到账了!”看着手机短信的提示消息,养殖大户曹旭东向身边人分享喜悦。养了一千多头牛的曹旭东,在散户看来不应是个缺钱的人,但低迷的牛价让老曹这两年也吃了不少亏。
“前两年,养得多就亏得多呀!牛场一天光饲料成本就好几万元呢!”曹旭东说,不过好在对母牛有“生育补贴”。据了解,从2019年开始,张掖市财政设立了肉牛产业发展专项奖励资金,近4年又连续争取实施肉牛增量提质项目,对新生犊牛实行“先增后补,见犊补母”的补贴方式,每头母牛在产仔后补贴现金500元,年均补贴母牛7万多头。
除了鼓励“生”,在鼓励“养”方面张掖也做足了功夫。“每吨饲草可以享受30元的财政补贴,真金白银的补贴让养殖成本得到了有效降低。”曹旭东表示,政府补贴是甘肃省推行的粮改饲项目,每亩青贮饲草补贴122元,相当于每吨补助30元;高产优质苜蓿补助政策,连片种植500亩以上,每亩补助520元。
“补贴饲草是为了从饲养的源头端为养殖户减负,同时也拉动上游产业发展,从养殖的各个环节为养殖户减负。”张掖市畜牧技术推广站副站长盛学吉表示。
“去年我判断牛价的低点已经到来了,于是从银行贷了170多万元扩大养殖规模。”蒋立源说,“有银行资金支持,我们添置了牛犊、囤积了饲草、改善了牛棚,从现在的价格来看,这笔贷款让我赚到了更多的钱。”
蒋立源口中的贷款是甘肃临泽农商行根据本县的肉牛产业特点设计的专属金融产品“育牛宝”,该产品面向临泽县域范围内从事牛产业的小微企业、自然人发放用于牛的饲养、销售、牛产品加工各个环节的贷款。
“‘育牛宝’是服务临泽县肉牛三年发展规划专门设计的产品,意在助力肉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了不给养殖户增添负担,贷款不仅利息低而且周期长,贷款存续期间不抽贷、不断贷,保障客户有稳定的资金使用。”临泽农商银行副行长刘松涛表示,金融工具不仅要解渴,更要引导产业升级。面对牛价周期,金融机构不仅要做锦上添花的事,更要成为助力产业升级,助力养殖户穿越周期的“雪中送炭人”。
“家人们看!这是自家养殖的张掖肉牛制成的牛排!从养殖到屠宰再到成品,都由我们亲自把关,质量绝对过硬!”在万和肥牛的直播间里,销售员土豆(网名)卖力地吆喝着。万和肥牛是张掖金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立的品牌。
“我们原本是做牛肉精深加工的,最近通过银行贷了一部分资金持续扩展销售渠道,开起了自己的直播间,在线上售卖牛肉产品。”张掖金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韩兴龙表示,在生产过程中,公司要求标准化作业,对排酸牛肉进行精细分割、剔骨、修剪、切块,并为每一块牛肉打上标签,从而实现牛肉产品的全程可溯源,从源头到餐桌,每一个环节都透明,让消费者买得放心。
在张掖市万禾草畜产业科技开发公司养殖场里,记者见到了公司法定代表人朱跃明。据介绍,目前该养殖场能实现年肉牛生产能力1.2万头,出栏万头牛的目标。
为了控制好养殖成本,朱跃明按照牛群体重、大小分群管理饲喂,科学配比、均衡营养、饲喂精准,让每头牛都得到精心照料。
“为了给培育的良种肉牛配好‘营养餐’,专门建了全混日粮‘中央厨房’,相比传统加工饲喂,‘中央厨房’可以对每一次配方调整都会进行数据采集、分析,确保加工饲喂更加科学精准。”朱跃明说,去年政府给用于牛棚建设的贷款贴息了20万元,大大减轻了公司的财务负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