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9日
第7版 农村合作经济返回
高度重视新型经营主体作用

吉林汪清县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力小木耳闯出大市场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阎红玉

农民日报 | 2025年04月09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阎红玉

  近年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汪清县通过企业、村党支部、能人多元化领办的方式,大力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助力小木耳闯出大市场。

  走进汪清县天桥岭镇桃源小木耳现代化农业产业园黑木耳三级菌包智能无人生产车间,一个个智能设备正按照数字化管理系统有序运行,这一将工业4.0理念运用到农业生产的技术,实现了黑木耳菌包从上料、拌料、接菌、装袋、成筐、运送、灭菌、培养、摆袋全流程标准化、自动化生产,获得国内专利30余项。2022年,吉林省首例“盒马村”模式被引进汪清,盒马(中国)有限公司牵手桃源小木耳,双方开始了深度合作。

  为了让这一现代化的生产技术和新零售渠道更好地助力黑木耳品牌化发展,汪清县建立了“新零售+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由桃源小木耳实业有限公司联合源创菌业专业合作社,吸纳周边近1000户木耳种植户建立优质木耳生产基地。合作社通过向贫困户免费发放黑木耳菌包,提供技术指导、资金扶持等,将对产品的高要求输出给农户,实行“统一供种、统一制菌、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的“五统一”模式,不仅实现了对产品的全程溯源和质量控制,还有效提高了农户的收入。

  2020年,汪清县在罗子沟镇试点推行“联建共建,抱团发展”的经营模式,组织全镇21个村共同出资302万元,并聘请农业种植大户宋志学入股150万元,正式成立汪清县海源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公司采用联村入股联建经营模式,建立现代企业运行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循环经济,业务涵盖种植、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电子商务、社会化服务等领域。

  截至目前,海源农业有限责任公司已完成投资2000余万元,创办了“关东老农匠”商标,入选“吉林长白山黑木耳区域公用品牌生产基地”,与州供销社、环球优选公司合作开展电商带货,累计为股东分红135万元,为各村上交收益金600余万元,为脱贫户提供600余人次就业岗位,发放工资超1000万元,在推动村集体经济朝着集团化、规模化方向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

  汪清县汪清镇地处城区,土地资源少,人口外流多,产业发展相对落后,为了破解产业发展难题,2022年,汪清镇创新举措,在全县9个乡镇率先实施乡村振兴农村产业经理人聘任工作,为全镇14个村分别聘任1名产业经理人和2名产业指导员。目前,14个村的产业经理人累计谋划实施产业项目7个,煎饼厂、菌包厂及吊袋式育菌车间等一批特色产业项目陆续上马,总投资达2697.94万元,村集体增收234.9万元。其中,由产业经理人发起,总投资2200万元的汪清镇食用菌产业园区,不仅填补了该镇黑木耳种植的空白,每年还可为村集体增收110万元,带动周边群众500人实现家门口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