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25日
第3版 综合新闻返回

湖南宁乡:

多措并举备春耕 下好种粮“先手棋”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梁嘉伟

农民日报 | 2025年03月25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梁嘉伟

  春耕时节,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金洲镇箭楼村,紫云英的点点绿意在“沉睡”的农田上铺展,黄牛在田埂上低头咀嚼青草,田间地头一派静谧闲适。然而,不远处的工厂化集中育秧中心却传出一阵阵轰隆隆的机器声,透露出春耕人忙的气息。

  走进育秧中心,记者看到有的机手忙着驾驶铲车输送配好的育秧基质,有的机手开着叉车运输秧盘,有的工作人员在高速育秧流水线旁进行操作。供盘、铺土、浇水、播种、覆土、码垛,忙碌的作业仅需四五个员工就能完成。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制作好的秧盘在经过48小时密室催芽后会通过轨道被输送至育秧大棚,大棚能全天候监测室内的温度、湿度,以确保秧苗茁壮成长。

  圆湖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勇介绍:“高速育秧流水线每小时可制作1000个秧盘,单季生产的秧盘不仅能满足合作社流转的2700多亩耕地,还能服务周边农户的700多亩耕地。流水线育秧不仅省时省力,培育出来的秧苗品质更好,更适合机插、机抛。”

  在宁乡市双江口镇双江口社区育秧基地,集中育秧作业同样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我们针对当地的粮食生产情况,对原来的育秧流水线进行了改进,把播种工序增加至两道,这样既能使播种更加均匀,又能提高单个秧盘的用种量,助力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基地负责人夏承志说。

  不仅如此,为应对寒潮等突发恶劣天气,基地还摸索出一套秧苗培育防护技术,通过增强秧苗耐寒耐冻能力,实现大棚育秧和露天育秧“两手抓”。目前基地单季育秧可服务大田面积超1万亩,是名副其实的“育秧工厂”。

  除了因地制宜开展集中育秧外,在宁乡,还有更多机械化、智能化的农业生产设备“隐身”在田间地头,正等待着“大展身手”。

  “这200亩耕地安装了太阳能水肥一体机,进入春灌阶段,我只需在手机上一点,就能精准控制分布在田间各处的灌溉阀门,实现全自动灌溉。”黄勇表示,作为湖南省首批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目前合作社已对插秧机、抛秧机、拖拉机、收割机、施肥机、植保无人机等各类农机进行了维修、保养,为提供集耕、种、管、收、储于一体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做好准备。

  为进一步提高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保障粮食稳产增产,进入春耕备耕阶段以来,宁乡市农业农村部门围绕农机具的应用、维修、保养以及安全生产、强农惠农政策等方面开展集中宣讲培训,并组织农技小组分片下沉春耕生产一线,为农户提供巡回指导服务。“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开展相关培训和服务,及时解决农户在春耕生产中遇到的难题,稳步提高机插、机抛等机械化作业水平,打好粮食生产‘第一仗’。”宁乡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心农机事务部部长陈紫高说。

  据统计,2024年宁乡市大型农机保有量达1.28万台(套),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9.35%。2025年,宁乡将落实早稻生产面积54万亩,力争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超90%。此外,宁乡还将创新探索“农机+秸秆综合利用”模式,如推动校企联合研发育秧基质片等新技术、新产品,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筑牢农业绿色发展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