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稽山深处,千年香榧树苍翠依旧,产业的“老传统”正迎来“新变革”。日前,一场香榧质量标准深化提升媒体推荐会在被誉为“中国香榧之都”的浙江省诸暨市赵家镇举行。当天,聚焦标准化建设、质量追溯体系创新、古树资源保护等议题,会上发布了《枫桥香榧生产加工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并全面展示古树香榧“一码追溯”体系。
诸暨拥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会稽山古香榧群的核心资源,百年以上古树4.2万株,占全国总量的60%。截至2024年末,全市香榧种植面积达13.8万亩,年干果产量突破6500吨,综合产值超13亿元。
然而,随着基地香榧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上香榧出现品质和价格参差不齐的现象,香榧口碑、榧农收益一定程度上都出现了下滑现象,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的苗头倒逼产业必须破局——立标准、溯源头、国际化成为共识。
在此背景下,由浙江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学会归口,多家单位联合起草的《枫桥香榧生产加工技术规范》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覆盖种植、采收、加工到包装全链条。标准首次将传统工艺量化成技术参数,比如种植环节明确林地海拔、有机质含量等硬指标,采收环节要求“单果采摘法”避免损伤,加工环节则规定了“一炒定型+浸盐水+二炒提香”的非遗技艺流程,将盐籽比例、温度控制精准到小数点。
“古树香榧采自百年以上古树,原料和工艺均按特级要求执行,是枫桥香榧中的‘特级产品’。”诸暨市香榧博物馆馆长徐铁平介绍,新标准通过分级制度将产品划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并严格限制“古树香榧”“枫桥香榧”等区域公用品牌的使用门槛,“只有达标的高等级产品才能‘凭本事说话’,推动优质优价”。
值得一提的是,诸暨还让古树领上“数字身份证”。在香榧国家森林公园内,树龄1380年的“香榧王”枝繁叶茂,树干上的溯源码吸引众人扫码体验。用手机一扫,跳出页面立即显示古树位置、树龄、气候环境及所属农户信息,这正是古树香榧质量追溯数字化平台的应用场景。
“每棵香榧从采摘到销售的全流程信息透明可查,让真古树、真品质有迹可循。”诸暨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孙永祥介绍,该体系依托全球统一标识(GS1),对古树、农户、产品逐一编码,消费者扫码即可获取种植环境、加工记录、检验报告等信息。目前,赵家镇部分古树已挂上“身份证”,未来将在诸暨全市推广。
“古树无言,匠心有声。”赵家镇党委书记俞燕感慨,这场标准变革,不仅守护了会稽山的“绿色遗产”,更让“中国香榧之都”的金字招牌愈发闪亮。随着追溯体系全面落地、标准深化持续推进,诸暨香榧正从“地方特产”向“产业名片”跃升,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