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3月17日
第5版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返回
产业帮扶

河北康保县

“鱼菜共生”促增收 “产城融合”幸福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高晴

农民日报 | 2025年03月17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高晴

  “在康保长见识了,鱼在菜间长,菜在水中生,好一幅‘鱼菜共生’的画面。”近日,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康保县召开的河北省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推进会现场,一位正在观摩生态循环智慧农业示范园区项目的企业负责人感慨道。

  据了解,该园区坐落于康保县张纪新城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内,是康保县委、县政府为了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落实“易地搬迁区+配套产业园区”两区同建要求,与壹贰农业发展(康保)有限公司联手打造。同时,作为定点帮扶康保县的中央企业,中国联通负责园区数字化、物联网场景化的信息化建设,以“产城融合”推动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带动搬迁群众就业增收。

  生态循环智慧农业示范园区占地487亩,有高寒地区可四季生产的双层日光温室78栋,大棚为全钢架双层膜智能结构,有效破解了坝上地区过于寒冷难以种植问题。

  “康保县地处坝上,平均海拔1400多米,冬天最低温度能达到摄氏零下三十七八度。此外还缺水,发展传统农业困难重重。依靠这些双层温室大棚发展数字生态循环种植养殖业,才能解决靠天吃饭的难题。”中国联通派驻康保县定点帮扶副县长石磊说。

  “每个大棚有20个鱼池、6万斤鱼,这些鱼可不是观赏鱼,是整个共生系统的关键环节,它与旁边种植的蔬菜‘牵手’,实现种养结合,绿色生产。”壹贰农业发展(康保)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鑫说。

  “鱼菜共生的玄机就藏在这相连相通的管道里。”王鑫详细解释道,“我们把鱼粪通过底部集污管道排到微生物分解池,然后采用‘合成微生物技术’将鱼的粪便快速分解,转化为有机肥融在水里流到种菜槽里,变成蔬菜的‘营养液’。蔬菜在吸收这些养分的同时,对水体进行了二次净化,再通过水泵抽回到鱼池。”王鑫说,通过这种形式最终实现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鱼菜双丰收。

  智慧化管理,是“鱼菜共生”种植养殖棚的另一大亮点。中国联通在产业帮扶方面充分发挥数智化领域的技术和人才优势,根据日光温室种植养殖生产的实际需要,搭建了物联网传输与智慧管理平台。利用电脑、手机等实时监测大棚内各项数据指标,检查温室内作物病虫害情况,实现专家平台的远程协助和诊断,为种植养殖做出及时指导和建议。

  “在炎热的夏天,大棚也不会变成‘蒸笼’,智慧系统会根据监测的温度、光照强度等指标,自动展开遮阳网,通风系统也会适时启动,让新鲜空气在大棚内循环起来……”石磊说。

  据统计,“鱼菜共生”这种有机种养模式每亩可产淡水鲈鱼、鳜鱼、黄颡鱼70万斤以上,有机蔬菜1000万斤以上,年产值约1500万元,比普通大棚翻了十几倍。

  同时园区通过产业链带动50多户搬迁户承包生产有机蔬菜,为附近搬迁群众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人均年收入4万余元。在“鱼菜共生”大棚里务工的脱贫户新爱民说起这份家门口的工作十分满意:“我每天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喂鱼,工作不累,每天工资200元,不仅能挣到钱,还能学习到先进的农业技术,比外出打工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