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青海省海东市平安区富硒产业园内,2台装满了马铃薯粉条的大型货车“整装待发”。依托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这里的富硒马铃薯产品销往内蒙古、广西、云南等省区。
“有了稳定可靠的电力支撑,我们用上了各类机械化、智能化设备,大面积种植马铃薯心里更有底气了。”平安区三合镇三合村种植大户袁发存说,“以前天气好才能完成粉条晒干、脱水和定型,现在实现了电气化,加工、生产、销售都不是问题了。”
海东市平安区、乐都区是青海河湟谷地重要农业区。近年来,“硒”元素的发现,令这里的特色农产品“点石成金”。840平方公里的富硒土壤,平均硒含量0.44毫克/千克,超过全国平均背景值0.29毫克/千克,让这里成为享誉国内外的“高原硒都”。
围绕国家乡村振兴战略,2024年以来,国网海东供电公司深入开展服务“三农”工作,积极推进农业乡村产业电气化发展,持续提升乡村“获得电力”服务水平,以稳定可靠的供电保障赋能农业生产和乡村振兴更加“智慧”。
近年来,随着平安区加快发展富硒产业,打造一二三产融合的富硒产业链,越来越多的“农业订单”从全国各地纷至沓来。为助力富硒产业高质量发展,国网海东供电公司在三合镇开展线路改造升级,消除原有电力设施安全隐患,优化线路运行状态。台区经理对马铃薯产业提供“一对一”服务,并定期开展“义诊”,为用户检查用电设备。
袁发存介绍,尤其是线路改造升级后,解决了以往生产加工车间电力负荷增长速度过快的问题,避免了停电导致的产量下降等情况。去年成立了欣荣马铃薯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种植马铃薯80公顷,平均亩产达到6000余斤,净收入20余万元。其间,供电所为合作社提供“三零三省”服务,科学制订配套电网改造施工方案,架设了1台160千伏安变压器,保证了合作社的顺利运转。
“围绕‘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供电所细化服务措施,做到24小时随时为园区和合作社排忧解难,助力富硒农业高质量发展。”三合供电所所长王来德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