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家养的动物分两类:家禽和家畜。
家禽中,她喜欢鸡和鸭。每年春天,村头巷尾经常听到高亢的吆喝声:卖小鸡哩——卖小鸭哩——卖小鹅哩——。卖者多是中年汉子,用扁担挑着两个圆形竹匾子,匾里是吱吱叫的禽苗。听到叫卖声,妻便手提柳筐,肩背苇篮,随着三三两两的村人,来到禽苗前。妻挑了十多只小鸡,六七只小鸭,笑逐颜开地回家了。
晴好天气,妻将小鸡放在门前的场上,用长长的苇席子围成一个圆圈,让它们自由活动。将小鸭同样圈起来,里面放一个盛着水的大塑料盆,让鸭子在水里嬉戏。它们的吃食很讲究,将米煮成干饭,用水淘洗,去掉黏性,才能喂。还将菜叶切得细碎,喂小鸡小鸭,给它们补充维生素。又将螺或蚌的壳碾成粉末喂,以增加钙的摄入。下雨天,妻将小鸡小鸭圈在锅屋里。晚上,再将小鸡小鸭拾到苇篮里,篮里垫上旧棉絮,上面铺一张塑料膜,篮口盖破衣物,以保持适当的温度。
一个月后,小鸡小鸭长到半大了,就移到舍棚养。舍棚的后半部是三面墙,一面门,上盖石棉瓦,遮雨挡太阳,是家禽憩息之地。门通前半部,几个木棍子撑着三面网,顶面还有一面网,通风、透光,是家禽吃食、活动的地方。妻还会适时清理棚舍的污物,保持其干燥、清洁。
鸭子长大后,妻将它们放在家东面的一个水塘里养。太阳落山前,她呼唤鸭子离塘,到棚舍的水盆里吃稻谷、玉米、小麦……次日清晨,打开网子,鸭子直奔水塘。
秋天,鸡鸭长大后,膘肥了。妻会过一段时日,杀一只公鸡,过一段时日,杀一只公鸭,让家人享用那鲜美的味道。母鸡母鸭下的蛋,吃不完的就拿到供销社卖。
家畜中,妻喜欢猫和狗。她说猫能捉鼠,狗能看门。一个周末的子夜,尖锐的猫捉鼠的骚动声,把我从梦中惊醒。我打开手电筒,只见猫慢悠悠地从里间走向外间,嘴里还含着一只大老鼠。狗舍紧挨鸡舍鸭舍,一有风吹草动,黑狗就汪汪地叫起来,小偷小摸望风而逃,黄鼠狼退避三舍。记得妻说过一句俗语:“早喂猫,晚喂狗。”我不解其意,寻根问底。她慢悠悠地说:“老鼠夜间出洞,夜晚喂,猫吃饱了,就不捉老鼠了。狗夜晚要看家护院,晚上不喂,它就饿跑觅食了。”一席话说得我恍然大悟,点头称是。
东晋诗人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里有句脍炙人口的名句:“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家畜家禽,不仅给人带来经济利益,而且增添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