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关键在人。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完善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这一部署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和《乡村全面振兴规划(2024—2027年)》等政策一脉相承,标志着乡村人才培育从“基础建设”迈向“系统优化”的新阶段。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构建多类型、多层次的人才队伍,以满足不同领域的发展需求。一是产业升级的“领头雁”,即产业经营管理与科技人才。一方面,引领乡村产业的发展,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需培育具备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的高素质农民、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等主体,更好提高各类资金投入形成资产的效益。数据显示,全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数量达620万家,但懂技术、善管理的人才缺口仍超过30%。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产业升级需要科技人才赋能。智慧农业、生物育种等领域亟需科研人员与农技推广专家。二是治理现代化的“主心骨”,即公共服务与治理人才,包括村“两委”干部、规划师、乡村教师与医生等。乡村治理现代化要求人才兼具政策理解力与实践能力,需要负责乡村日常管理、规划和建设的人才。另外,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也强调,继续实施大学生乡村医生专项计划。但目前乡村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占比以及乡村医生执业(助理)医师转化率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三是文化传承的“守护者”,即从事传统技艺传承与创新的人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程。推进乡村全面振兴需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与手工艺匠人。全国73%的非遗项目保存在乡村,但传承人老龄化严重。
特别指出,青年人才和女性人才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深入实施巾帼追梦人计划和乡村振兴青春建功行动。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全国各类返乡入乡创业人员超过1200万人。目前乡村现有劳动力中,有劳动能力的妇女超过劳动力总数的一半,应继续深入支持和培养女性在乡村产业发展、文化传承、社区服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乡村振兴需要汇聚各方力量,通过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健全人才保障机制,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引培并重,拓宽渠道与精准培育。一是广纳贤才,建立“需求清单+人才数据库”机制,定向吸引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创业者。如浙江省的科技进乡村、资金进乡村,青年回农村、能人回农村“两进两回”行动,推动了科技、资金、人才等资源要素流向乡村。二是育强本土,实施“头雁”计划、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从种植养殖能手、手工艺匠人、文化传承人等群体中选拔优秀人才。加强对青年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训指导,以个体带动群体,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共培育农民超过80万人。
教育赋能,壮大各类人才队伍。一是优化涉农高等教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优化调整涉农学科专业。根据乡村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动态调整和优化涉农学科的专业设置与人才培养模式。同时,鼓励青年学子投身农业与乡村全面振兴,培养具有“三农”情怀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二是提升涉农职业教育。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强农民技术技能培训”“鼓励职业学校与农业企业等组建产教联合体”。通过开展多层次培训,统筹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实行按需培训。与此同时,围绕乡村产业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等主题,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提升其综合能力。三是强化人才的实践锻炼,通过设立人才实践基地、人才示范项目等平台,以及科技小院等形式,鼓励人才扎根农村。推动涉农教育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支持人才深入参与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生态保护等实践活动助农惠农。
专项突破,补齐关键领域短板。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扎实推进“三支一扶”计划、科技特派员、特岗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对标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聚焦农业农村科技人才缺口,实施农技推广服务特聘计划,通过公开招募、定向培养等方式,吸引一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农业科技人才加入基层农技推广队伍,进一步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同时,实施乡村振兴人才支持计划,开展全科医生特岗计划、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等项目,推动乡村医生向执业(助理)医师转化,提升乡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此外,加强农村法律人才和儿童服务人才培养。通过这些专项计划,乡村能够精准补充关键领域的专业人才,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生态优化,让人才“愿意来、留得下、干得好”。一方面,优化激励机制。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鼓励和引导城市人才服务乡村,健全评聘激励机制。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分级分类评价体系,引导各地实行职称评审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确保人才评价的科学性和公正性。山东省推行新型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制度,一批“田秀才”“土专家”脱颖而出,获评中级以上职称。另一方面,完善服务保障。构建“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为人才提供政策咨询、项目申报、资金扶持等全方位服务。通过完善人才服务保障机制,为乡村人才返乡入乡创造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让他们能够安心扎根乡村。
人才兴,则乡村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全面振兴,中央一号文件始终将人才作为核心要素。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以系统思维破解“引不来”“留不住”“用不好”难题,通过引培并重、教育赋能、专项突破与生态优化,让人才与乡村“双向奔赴”。未来,需进一步推动政策落地见效,让更多乡村人才在田野间书写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
(作者单位:中国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