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海玲)“春耕时节盼丰年,选好农资心才安。政府出手不迟缓,农资打假意志坚……”前不久,随着一声声群众喜闻乐见的“花儿”说唱,2025年青海省农资打假暨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周活动在西宁市大通县举办。
活动现场,设置了优质农资农机现场展示、假冒伪劣商品展览、优质种子农药现场发放、科技服务推广,相关执法人员、农技专家、农资生产经销企业对广大农民群众进行农资识假辨假、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宣传介绍。
青海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春耕生产安全有序,各地各部门将把“放心农资下乡进村”作为当前重要工作来抓,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将协同作战,重点整治农资批发市场、网络销售、专业市场、集散地、运销大户、“忽悠团”进村兜售化肥和网络越区违规售种等关键环节。加大对制售假劣农资、销售禁用农药、兽药等违法行为的执法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开展“拉网式”排查,对重大案件挂牌督办,每案必核、从严查处。通过典型案例曝光,营造“不敢假、不能假、不想假”的社会氛围。
今年的农资打假将突出重点,坚持“全覆盖检查、全链条打击、全方位整治”,针对不同农资品类精准施策,分类强化农资质量监管。种子领域严查套牌侵权、未审先推等违法行为,重点打击假冒伪劣、标签标注不规范等问题,确保品种真实性、质量达标率。农药领域强化农药登记证号核查,严打非法添加隐性成分、制售禁用农药行为,重点整治生物农药掺杂化学农药等“挂羊头卖狗肉”现象。肥料领域:聚焦养分含量不足、重金属超标、夸大功效等突出问题,严查伪造登记证、假冒知名品牌等违法行为,尤其加强水溶肥、微生物肥等新型肥料监管。兽药饲料领域:重点查处无证生产、违规添加抗生素、套用文号等行为,强化兽用生物制品、水产养殖用药等专项治理,确保畜禽水产健康养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