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6日
第6版 绿色生态返回
资讯快递

云南大理市

“秸饲肥”模式走出生态高效利用之路

杨芳 李永松

农民日报 | 2025年02月26日 杨芳 李永松

  近日,在云南省大理市凤仪镇大理荣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水稻种植基地里,水稻收割机来回穿梭,在隆隆的轰鸣声中,稻谷和粉碎的秸秆自动分仓,收割、出粒、碎秆,秸秆变成碎末后还均匀撒布于田间,一派丰收的繁忙景象。

  公司总经理葛华近介绍,水稻收割完成后,对粉碎的秸秆进行深耕翻埋,可以将秸秆转化为有机肥料,为土壤注入肥力。他说:“基地种植水稻1500多亩,如果不进行秸秆还田的话,每年肥料的使用量会增加20%左右。秸秆还田以后,不仅减少了农资成本的投入,土壤有机质也显著增加,有利于土壤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开年,大理市全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项目工作,以秸秆离田高效利用和秸秆科学还田沃土为重点,不断探索秸秆综合利用新模式,探索一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多方共赢的新路。

  在喜洲镇仁里邑村的玉米地里,同样机声隆隆,一捆捆玉米秸秆被机械破碎成粉末,随后秸秆碎屑将被送到大理市丰年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过青贮发酵等工序处理后,变成安全无添加的饲料,大大提高了秸秆的适口性、营养价值和消化率。合作社副总经理杨芳介绍,今年合作社的大麦、小麦、玉米、水稻秸秆收储目标量在5000吨左右,玉米秸秆制作成青贮饲料,水稻、大麦、小麦秸秆供给牧场饲养使用。

  据大理市农业环境资源和农产品质量监管中心副主任陈志宏介绍,大理市2024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建设项目总投资261万元,秸秆离田利用量约2.5万吨,还田面积约4900亩,还田量约3000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保持在90%以上。项目主要以水稻、玉米秸秆肥料化、饲料化为重点,遴选了一批具备基础条件和资源化利用能力的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以先建后补方式支持秸秆还田或秸秆离田高效利用,通过示范带动、秸秆收储运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不断构建完整的循环利用链,形成具有一定规模的“秸-饲-肥”秸秆循环利用模式,走出了一条依托资源优势、广开利用渠道、聚焦生态高效发展的秸秆产业化利用之路,有效推动了乡村产业振兴、农民增收致富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并进。

  “通过项目的实施,有效解决大理市农作物秸秆处理难问题,促进了农业生态循环发展,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农户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得到了提高。”陈志宏表示,下一步,大理市将持续深化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注入更多绿色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