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25日
第4版 综合新闻返回

幽兰生雅韵 香满共富路

——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兰花产业振兴解析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方堃

农民日报 | 2025年02月25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方堃

  春水初生,春林初盛,前不久,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漓渚镇,随着最后一波游客散去,为期3天的中国春兰大集圆满落幕。兰渚山下,1900盆精品兰花在展厅中静默吐芳,游客流连其间,或驻足品鉴,或现场下单,或打卡拍照。这场以“中国春兰,东方腔调”为主题的盛会,不仅是一场兰界顶级展览,更成为观察乡村产业振兴的绝佳窗口。

  “中国春兰看浙江,浙江春兰看绍兴,绍兴春兰看漓渚”,这句流传于兰界的共识,在2025年的春天再次被验证。作为“中国春兰之乡”,漓渚镇以兰花为媒,将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产业模式深度融合,让一朵朵幽兰绽放出共富新图景。

千年兰脉:从勾践植兰到“兰五代”返乡

  漓渚镇的兰文化可追溯至2500年前。越王勾践在兰渚山植兰明志,陆游以兰寄情,徐渭作《兰谷歌》传世……兰的雅韵早已融入绍兴的文化基因。而真正让兰花从文人案头走向百姓生活的,是一代代漓渚“兰人”的坚守与创新。

  千百年来,柯桥人在漓渚这片土地上世代养兰。作为中国春兰的主要发源地和种养区,在中国名贵兰花图谱上,绍兴和漓渚贡献了2000多个品种,更不乏如“宋梅”“环球荷鼎”“张荷素”等30多个稀世珍品。这些兰花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在国际兰花节会上屡获殊荣,金奖数量达百余个。

  “该品种株型飘逸秀美,叶金黄中透艺,带大绿边;花品端正,绿中带彩,是浙江春兰中难得的叶花双艺新品。”对于今年中国春兰大集评选出来的“春兰王”,中国花卉协会兰花分会会长朱根发如是评价道。据介绍,今年专家们从近500盆参评兰花中选出了这盆“春兰王”,其市场价预计高达10万美元。

  记者了解到,中国春兰样品园、浙江省春兰样品园,以及浙江省蕙兰样品园均坐落在漓渚镇,该镇目前有兰花从业人员5000余人,兰花基地近2000亩,兰花产业年销售额超2亿元。随着业态不断丰富,兰花种植者们也探索出了不同的经营模式。

  在漓渚镇棠棣村赵虎的兰苑里,智能温控系统正精准调节着温度、湿度与光照。作为“兰五代”,赵虎从小就跟着爷爷上山找兰苗,一株好兰能换全家半年的口粮。2018年,他放弃城市高薪工作返乡创业,借助“花香漓渚”国家级田园综合体项目的政策红利,建起了这个数字化兰圃。“传统养兰靠经验,现在靠数据。”赵虎说,有了新技术和新装备,收益较传统模式提升80%。

  像赵虎这样的“新农人”在漓渚并非个例。目前,全镇5000余名兰花从业人员中,近三成是“80后”“90后”。他们中有人深耕科研,不断育出精品兰花;有人转型电商,用一根网线将兰花卖往全球;还有人跨界文旅,打造“兰文化+”体验经济……“老一辈‘一根扁担跑天下’,新一代‘一部手机链全球’。”绍兴渚山彩云涧兰花有限公司负责人钱宏豪感慨。他的直播间里,单日最高成交额突破50万元。

共富密码:党建联建下迸发“兰链”效应

  绍兴兰花产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兰花种植户的致富,还催生了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兴起。值得一提的是,伴随兴村共富链的建设,传统的兰花产业正蝶变为助推片区共富的新质生产力,在当地加速形成“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繁荣景象。

  近年来,柯桥区创新以共商兰产业、共建兰工坊、共推兰品牌、共育兰人才、共扬兰文化、共享兰服务为内涵的“六共机制”,将政府、企业、农户拧成一股绳,实现合作共赢。去年,漓渚镇在组建“大棠棣片区”党委的基础上,还成立兰花产业链联合党委,不断深化党建联建,打造兰花产业兴村共富链。由此,棠棣村、九板桥村等6个村抱团出击,推动兰花产业向全链条增值和品牌化发展转型。

  兰花产业链联合党委刚成立,便整合上千家兰农力量,打造“漓渚兰花”区域公用品牌,让分散的兰农有了“出海航母”。“联合党委覆盖了兰花生产、销售、研发、文化四大链条,每个链条分别设立了一个链主单位、链长和驻链服务员。”漓渚镇党委书记罗耀介绍。

  作为销售链的“链主”,绍兴市兰馥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总经理蒋标担负起了“漓渚兰花”品牌运营推广工作。“从兰花文创产业切入,我们打造‘兰花小馆’,将兰文化与文创深度融合。你看,这些丝巾、拼图、冰箱贴、帆布袋、文具等,拢共几十款文创产品,让兰花从庭院走进日常生活。”蒋标说,通过“直营+联营+加盟”的模式,“兰花小馆”已有本地直营店2家,筹建联营店2家,并开发了“兰花小馆优选”小程序,未来计划在全国开出50家门店。

  兰花产业还带动了乡村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业态走红。春兰大集期间,漓渚镇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购买兰花。“过去单打独斗,现在抱团发展。”漓渚镇棠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建明表示,这种以兰花为核心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模式,不仅提升了兰花产业的附加值,还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增收机会。

  目前,柯桥区兰花产业年销售额超2亿元,带动周边村民人均增收2万余元。为了更好推动兰花产业链的提质升级,此次春兰大集上,柯桥区农业农村局专门发布了兰花产业强链提升方案,漓渚镇也举办了一场兰花产业兴村共富链项目推介活动,梳理出整个大棠棣片区可供投资的资源清单,邀请有志之士投身共富大舞台。

未来图景:让“东方腔调”香飘世界

  春兰大集首日,兰亭文化旅游度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陈月芳用流利的英语,向外籍友人们介绍起了度假区丰富的文旅资源和特色文创产品。记者看到,现场特设国际交流区,有来自12个国家的兰花爱好者参与到兰艺体验、书法临摹等活动。“兰花外交”历来已久,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杭州西子湖畔会见了来华访问的松村谦三先生。周总理深知松村谦三爱兰,便将祖居地绍兴名兰“环球荷鼎”送给他作纪念。这次巧妙的“兰花外交”成功地促成了中日两国间的重要贸易,为日后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987年,松村谦三之子松村正直来到绍兴,参观兰圃,拜访兰友,并向绍兴市兰花协会赠上当年周恩来送给他父亲的“环球荷鼎”的后代。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兰花不断“走出去”。按照中国海关对兰花出口的资质要求,目前,中国主要出口无介质兰花至欧盟、日本、韩国、越南、美国、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

  当然,让“东方腔调”香飘世界最终仍要落地于产业。当前,漓渚镇正筹建“中国兰谷”示范带,将在兰渚山下打造一条3公里长的兰花共富示范带,建设兰花博物馆、兰花艺术村,引进康养项目等。

  站在“中国春兰节”永久举办地的新起点,柯桥区的愿景愈发清晰:到2030年,实现兰花全产业链产值30亿元,带动就业1万人,让“兰香共富”模式成为中国乡村振兴的典范。正如展会上一幅书法作品所写:“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这朵穿越千年的东方幽兰,正以新时代的姿态,书写着乡村振兴的芬芳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