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多年从事文化工作的缘故,我一直喜欢文创。荻港村是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这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核心保护区,我退休后到这里创办了湖州鱼桑文化研学院,几乎每天都沉浸在鱼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之中,乐此不疲。
自2015年湖州开始向联合国粮农组织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特别是2016年11月,我国首个农业文化遗产院士专家工作站在荻港正式挂牌以来,我们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闵庆文教授的启发下,以湖州桑基鱼塘系统为基础开始了农遗文创的探索。
我认为,农遗文创最重要的是利用本土资源、汲取本土智慧、展示本土文化。我们注意到,桑基鱼塘的鱼骨比较硬,尤其是桑基塘鱼中的青鱼,因为常年吃螺丝,其骨头更为坚硬,我们就根据这一特点,制作三维鱼骨立体画。还有蚕茧,原来主要是用于缫丝,在市场考察探索中,我发现可以做成茧花成束插花、茧花发簪,还可以制作成可爱的蚕花猫。没想到,这些文创产品一推出就吸引了村民和游客的关注,村民们踊跃参与制作,游客也随之来体验制作的乐趣。通过文创研讨、鱼骨画与蚕花猫创新作品比赛等,大家收获了很多惊喜,因为这些纯手工制作的作品里面体现了每一位创作者的独特智慧。
荻港古村里的“一元茶馆”也是一个文化创意。这个老茶馆原名“聚华园”。店主人老潘请我帮忙题写店名的时候,我就想“聚华园”只能说明历史,不能体现店主人的长期坚守和与邻里和谐相处的精神。我注意到他几十年如一日为村民提供一元茶水,当即挥笔题写了“一元茶馆”。没有想到“一元茶馆”很快叫响了,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甚至有不少外国游客也专程来体验茶馆生活。
农业文化遗产魅力无限,农遗文创潜力无限。
(作者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湖州鱼桑文化研学院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