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3日
第3版 综合新闻返回

赶人间烟火 集乡情记忆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刘佳兴

农民日报 | 2025年02月13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刘久锋 刘佳兴

  有一种回忆,叫作赶集,它是人间烟火气最足的地方,藏着一个家庭的柴米油盐,也藏着普通人的生活希冀。

  日前,记者探访了贵州省贵阳市乌当区下坝镇滨河小镇市集,感受新春气象。

  上午9点多,市集上已经人头攒动,百余个摊位在街道两侧依次排开,琳琅满目的商品绵延几百米,叫卖声此起彼伏。

  “正宗本地草莓,超甜超好吃!”“农家土鸡蛋,来几个不?”“鲜豆腐、冻豆腐,走过路过别错过。”……

  赶集也是逛在其中、乐在其中、学在其中的活动。

  在市集上可以看到糍粑、霉豆腐、苞谷粑粑等特色美食的制作过程,也可在辣椒摊位上学到如何辨别遵义朝天椒和花溪辣椒。

  逛到市集路边的广场上,一群身着民族服饰的队伍载歌载舞,吸引了不少人驻足。据了解,他们表演的是贵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花棍舞”。

  集市除了周边地区的农户参与,越来越多的城里人也加入其中,把赶集当成一种休闲方式。

  “开设‘鲜GO乌当趣下坝’周末主题集市,目的就是将乌当优质的农特产品汇集起来,既为农户提供一个规范、便利的交易场所,也能让市民采购更多、更优质、更实惠的乌当农特产品的同时,在下坝领略诗画山水,漫步山野田间,寻觅浓郁乡愁,度过悠然自得的周末时光。”下坝镇组织委员许君娴介绍。

  “家里几亩地都种上了蔬菜,今天来得太早,地里还有好多豌豆尖来不及摘,平时我坐公交去贵阳市区卖,以后周六在家门口的集市上就能卖了。”下坝镇喇平村村民宋继平的摊位前,自家种的萝卜、豌豆尖、茼蒿等蔬菜不一会儿就销售一空。

  穿行在集市中,人群熙熙攘攘,市场管理井然有序。蔬菜区、水果区、肉摊区、活禽区、杂货区……长长的一条街道,摊贩和售卖农产品的群众按分区摆摊设点。

  “在管理和规划上,对市集进行了严格的分区,并有专业市场工作人员进行管理,政府相关工作部门也会在赶集日根据实时人流进行车辆引导。”许君娴说。

  市集的开市不仅为当地和周边农产品销售打开一个窗口,还别开生面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赶集相融合,打造了一个独具当地特色的市集,形成亮点,赋予市集新的文化内涵,吸引着十里八乡的人们前来赶个热闹。

  冬日的冷冽不能阻挡人们赶集的热情,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是商品,是人流,是老百姓的生计,摊开贩卖的是烟火人间,是文化,是四方乡邻的生活。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赶集这一传统贸易活动也愈发年轻鲜活,它承载着一个地方一代人的回忆和生活,在声声叫卖、腾腾热气、缕缕烟火中流露着时代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