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8日
第6版 2025春节特刊返回

河南

刻,1300年历史的匠心传承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钰莹 见习记者 周桐

农民日报 | 2025年01月28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钰莹 见习记者 周桐

  

  春节将至,走进河南省开封市朱仙镇木版年画一条街,家家户户张贴着各式各样的年画,木香弥漫,诉说着人们对新春的向往。

  在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白小豹的工坊中,五彩木版堆叠如山,“先画稿,再刻版,右手握刻刀柄,左手大拇指推着刀侧起辅助作用,刻好了以后分色,然后进行印刷套色,套色以后晾晒,就可以装裱了。”白小豹边刻版边说,刻刀在他手中精准游走,木屑簌簌落下,响声清脆。

  一梨木、一红纸,经润墨、铺纸、按压等过程后,再将宣纸两角轻轻提起,一幅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生肖蛇》年画便跃然纸上。

  朱仙镇木版年画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业内专家称之为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2006年,朱仙镇木版年画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传统年画里有一些美好的寓意和韵味儿,买点年画贴在大门上,祈求来年顺利。”家住开封市区的王红丽每逢春节都会带着一家老少来朱仙镇买木版年画。

  在距离年画一条街两公里外的启封故园万同老店,几十张桌子被各种制作木版年画的工具填满。“老店如今已经‘变身’为研学场地,我已经收了近20名徒弟。平时经常开展‘非遗进校园’活动。”朱仙镇木版年画社社长张继中笑着说,“一千多年来,朱仙镇木版年画之所以能够传承下去,不仅得益于它的文化艺术、教化功能,更重要的是中国人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古语云:“无画不年。”朱仙镇木版年画之于新年的不仅是年味,更是沉甸甸的历史文化。从驱邪纳福的传统门神年画,到卡通可爱的创新型年画,一张张年画在传统与创新的交融中延续着对平安、幸福的祈愿,成为中华民族年俗文化长卷中的一抹亮色。

  

  扫码观看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