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7日
第3版 综合新闻返回

新质生产力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第三届广东年猪文化节见闻

肖静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吴砾星 李红波

农民日报 | 2025年01月27日 肖静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吴砾星 李红波

  神州处处年味已浓,南粤大地年猪飘香。

  为深入推进广东“百千万工程”,充分展示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的卓越成果,深度挖掘年猪文化的深厚历史和丰富内涵,近日,第三届广东年猪文化节暨农科新质生产力研讨活动在广州市天河区猎德宗祠区文化广场举行。

  活动在一场精彩的舞狮表演中拉开帷幕,与会嘉宾为醒狮点睛。随后,主办单位负责人相继致辞,阐释广东年猪文化节的举办对天河区农业科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具有深刻意义,呼吁企业、专家学者、行业精英和领军人才为实施“百千万工程”、发展农业科技新质生产力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会上,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智库专家、浙江省之江乡村振兴研究院首席专家顾益康以新质生产力引领未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题,深度剖析了新质生产力与推进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的关系。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雕塑院院长许鸿飞则围绕艺术让城乡更融合更美好,深刻剖析“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的含义,并分享了艺术走进乡村、点亮乡村,以艺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实践案例。

  本次活动举办了“年猪文化十人谈”,广州乡村振兴集团总裁毛杰等来自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等的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军人聚首一堂,围绕“年猪文化暨农科新质生产力”,从年猪文化、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品牌赋能等方面进行探讨和交流,分享行业产业实践经验,探索产业发展的新方向。

  本次活动还发布了由许鸿飞创作的广东年猪文化节IP形象,并设置了品牌秀、年猪认养等环节,还安排了年猪(猪油)及年货品牌直播集市、有奖竞答、年俗嘉年华、最受市民欢迎猪肉(猪油)品牌评选等丰富多彩的互动活动。

  在现场优质年猪品鉴体验区,集中展示了多家企业的年猪美食和特色产品。腊味、猪油、肉肠、猪排,各种美味的年猪佳肴香气扑鼻,吸引市民朋友们品尝。最受欢迎的要数“太公分猪肉”环节,市民纷纷体验这一传统习俗,感受浓厚的乡村风情。

  “当前,广东正积极推动农业科技新质生产力与传统农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为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建设农业强省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广东“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副主任毛永天表示。

  据天河区委副书记、宣传部部长段德海介绍,该区依托辖内强大的农业科研力量,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新质生产力正展现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努力形成农业总部经济生态圈和农业科技创新策源地,赋能全省农业产业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

  记者从天河区的影子科技公司了解到,该公司打造了从农场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智能化解决方案,涵盖了猪只在线化、生物安全智能防控、精准饲喂、精准环控等多个场景,抢抓产业发展风口,锚定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养猪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正迈向全球畜牧业价值链高端。

  年猪文化作为中国传统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孕育着巨大的经济价值,形成了独特的年猪经济,广东正进一步提升相关产业链的发展水平。

  “截至目前,项目平均完成率为82.89%,其中茂名市恒兴养殖有限公司年出栏8.8万头猪苗种猪场建设项目、温氏现代化生猪养殖场二期项目、广东果乡集团有限公司禽畜屠宰冷链加工产业基地(一期)项目、高州市海源农业有限公司年出栏25万头猪苗种猪场建设项目、伸大种猪养殖场建设项目完成率均超过90%,已全部投产使用。”广东省生猪跨县集群产业园(茂名市)工作专班副主任董春锋告诉记者。

  广州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专职副主任龚国军介绍,以莲花出水农科小镇为代表的广州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基金+园区”模式,以科技为引领,将空间和资本两种生产要素重构融合,以农业科技和新质生产力推动生猪产业提质升级,助力“百千万工程”实施,成效显著。

  “这些天,我们村民就从莲花出水农科小镇等地买了10多头猪准备过年,作为天河区的城中村虽禁养了,但杀年猪过大年的习俗还在,传统过年的气氛和那份特别的乡愁还在。”来自城中村柯木塱的广州市天河区凤凰街柯木塱股份合作经济联社董事长杨九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