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24日
第3版 综合新闻返回

广东云浮市:

深耕细作三十载 书写“三农”新篇章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吴砾星 李红波

农民日报 | 2025年01月24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吴砾星 李红波

  云浮,于1994年建市,是广东省最年轻的地级市。三十载砥砺奋进,从“山区小城”到“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云浮市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从“解决温饱问题”到“迈向共同富裕”,云浮人民生活水平实现新提升;从“传统农业为主”到“现代农业繁荣发展”,云浮市产业结构实现新转型。

  三十载华章壮美。云浮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从1994年的37.49亿元跃升至2023年的364.60亿元、完成近10倍增长,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4年的1833元跃升至2023年的21909元、同比增长近1200%,获批成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

乡村风貌展新颜

  走进云浮市云城区土门村,映入眼帘的是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宜人景象,村民脸上挂着质朴的微笑。

  土门村下辖自然村新屋村是广东首批省定“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新屋村原本生态和人居环境较差,污水横流、臭气熏天,村里的人都跑到外地打工去了。”土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梁其明告诉记者。

  2024年,“百千万工程”的春风吹进了新屋村。“我们组织动员村民投工投劳,确定清拆危旧房屋、盘活荒地,腾出绿化空间,筹措社会资金40多万元,盘活4亩闲置地推进‘一亭一廊一绿岛’的后山公园建设,为发展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打下基础。”梁其明说。

  如今,新屋村里,一栋栋新建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村民告别了过去的土坯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村里的基础设施也得到了全面改善,硬化道路、路灯照明、文化广场等设施一应俱全,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了极大便利。

  新屋村乡村游热闹了起来。新屋村党员干部引导村民通过种植优质水果、蔬菜等农产品,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创业,收入不断增加。同时积极引进外来资本,发展乡村民宿、农家乐等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村里经济的发展。

  三十载华丽变身,云浮市的乡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通过全域开展“美丽圩镇”建设行动、打造乡村振兴“三带”(美丽乡村风貌带、美丽乡村精品带和乡村振兴示范带)等一系列举措,云浮市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村容村貌得到了极大改善。

  目前,云浮市规划建设“三带”47条,总长938公里,计划投入27.4亿元,已完成投资22.78亿元。“三带”建设途经63个镇(街道),覆盖全市70%以上的行政村(社区)。截至2023年底,已建成“三带”38条811.8公里。

  截至2023年底,全市累计清理整治泥砖房25.4万多间,完成存量农房微改造47130户,完成614个行政村(居委)整村厕所改造提升,建成美丽宜居村标准以上自然村数5780个。

现代农业正繁荣

  三十载辛勤耕耘,云浮广袤田野上洋溢着现代农业的盎然生机,硕果累累,彰显繁荣盛景。

  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温氏集团”),这家从云浮市本土成长起来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原本只是一家小小的养鸡场,如今已成为广东省战略性产业集群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

  走进温氏集团,处处散发着现代农业的独特魅力。猪舍内,自动环控设备正忙碌地工作着,能够快速、精确调节猪舍的温度和湿度,创造最适宜生猪的生长环境。在分娩舍,自动供料系统能够定时、定量为母猪提供精准饲喂,降低了疾病传播风险,提高了饲喂准确性和效率。猪场内,各类智能机器人、无人驾驶车辆轮番“上岗”,它们各司其职、协同作业,将现代农业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早在1990年,温氏集团创始人温北英就开始了信息化、数字化探索。当年,他花费年利润的10%,购买了一台“286”电脑,并与华南农业大学计算机中心合作,开发出了第一个软件配方系统,开创了农牧行业使用电脑管理的先河。

  如今,温氏集团已经构建起了成熟的数字化治理体系和数字化技术应用,成为农牧行业数字化转型的领航者。同时,温氏集团在“公司+农户”模式基础上,升级迭代为“公司+家庭农场”“公司+现代养殖小区+农户”“政银企村”等多种养殖模式,让普通农户也能享受到工业化、智能化和自动化带来的便利。

  2023年,温氏集团营业总收入达899.21亿元,全年销售肉猪2626.22万头、肉鸡11.83亿羽、肉鸭4723.74万羽。2024年上半年,温氏集团实现营业收入467.39亿元,同比增长13.48%,发展势头强劲。

  温氏集团行政部工作人员伍达浩介绍,集团成立至今,以产业和规模优势,持续为“三农”建设贡献力量,累计带动4.59万户合作农户(或家庭农场)走上致富的道路,增收达到800多亿元。

  云浮市持续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聚力打造千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深入实施“2+17”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成功培育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2家、省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3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423家、家庭农场6071家。

农村改革辟新径

  三十载开拓创新,云浮市在农村综合改革方面闯出了一条新路径。作为首批18个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之一,云浮市始终争当改革先锋,积极承担国家批准的各项试点任务。

  土地撂荒困扰乡村发展,不仅资源农业浪费,还削弱了粮食生产潜力,加剧农村经济空心化现象。在2021年,云浮新兴县车岗镇撂荒耕地(水田)合计约2000亩,其中15亩以上的地块共52块1251.16亩,占到了全镇耕地面积的近10%。

  为有效、长久治理丢荒弃耕问题,盘活闲置土地,创新土地利用方式,提高土地产出率,2022年初,车岗镇党委、政府指导下辖村成立新兴县北门园丰土地使用权租赁有限公司,简称“土地融发展中心”,统筹进行土地集约开发。通过“土融中心”的多种模式共同发展,多措并举以解决撂荒弃耕问题,努力实现“荒地变良田”。

  改革赋能“活”起来。云浮市深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制定全国首部规范涉企联合检查行为的政府规章《云浮市“综合查一次”联合执法检查实施办法》;首创“政银企村”共建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引领带动全市972个村(社区)集体经营性收入于2023年底全部达到15万元以上;率先建设全国首批“生态支行”、全国首个金融领域“农业碳汇经济项目库”;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现新突破,云安区被定为全国16个国家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县之一;郁南县整县、云城区高峰街道、云安区石城镇、罗定市加益镇获农业农村部批复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全国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