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24年,大商所农产品期货和期权累计成交13.15亿手,日均持仓932.13万手。期间大商所持续“上新”,不仅推出了新的农产品期货、期权合约,也坚持“一品一策”对多个已上市农产品期货相关合约规则进行了优化调整,并强化对交割环节和交割仓库的管理,为农产品期货市场安全高效运行、更好服务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4年,大连期货市场农产品板块增添了不少“新成员”,其中最吸引市场目光的就是原木期货和期权,这是大商所继生猪之后再度推出的全新品种。自上市以来,原木期货和期权获得了众多产业客户的认可,包括物产森华、凯德嘉瑞等在内的多家大型原木贸易、加工企业已经开展了原木期货套保交易。
此外,境外原木出口商以及国内林农林场也对原木期货和期权非常感兴趣。据凯德嘉瑞总经理助理林张翼介绍,新西兰本身没有成熟发达的期货市场,当地辐射松出口商也深受价格波动的困扰,因此在得知我国推出了原木期货后就非常关注,已经有多家企业主动联系,希望了解更多原木期货的相关信息和情况。重庆市林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罗廉表示,原木期货能够指导西南地区马尾松、柳杉等国产优势树种的合理定价,从而提升国产材的经济价值,促进其广泛流通与应用,有助于重庆国储林项目充分履行“为国储材、为国出材”战略职责。
2024年,大商所还推出了3个期权工具——鸡蛋、玉米淀粉、生猪期权,构建起了同时覆盖原料和产品、期货和期权的更为完整健全的衍生品工具链条,为相关产业提升风险管理的效率和精度提供了有力支持。
陕西正能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积极参与生猪期权交易,以期在未来生猪价格低于养殖成本时形成进一步保护,并降低套期保值的成本。在该公司相关负责人看来,生猪期权可以助力产业企业制定更多维度的风险管理方案,特别是在不能明确未来价格走向、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利用好期权对企业很有帮助。
此外,2024年大商所还对期权交易管理办法以及豆粕期权合约、玉米期权合约进行了修改,为将来以豆粕和玉米期权为试点推出系列期权合约奠定了制度基础。据悉,系列期权是在现有常规期权合约基础上增挂的新合约,与常规期权都是基于同一标的期货合约,但挂牌时间更晚、到期时间更早,存续期更短。例如豆粕和玉米系列期权合约存续时间为3个半月左右,而对应的常规合约存续时间将近1年。目前,豆粕和玉米期权分别有8个和6个到期月份,增挂系列期权合约后,两个品种的到期月份均将补齐到12个月份。
对此,上海源耀集团蛋白分析师谷富强表示,公司现货的周转率高,贸易量大,头寸布局通常会涵盖日度、周度、月度、季度等不同周期,但部分月份由于暂无相应的期货、期权合约,只能借助于透明度较低、交易成本较高的场外期权。“系列期权在头寸的灵活管理方面优势更加突出,未来推出后,我们在各个月份均能直接通过场内市场进行套保。对于那些短期头寸,运用到期时间早、存续时间短的系列期权会是更加合适的选择。”谷富强说。
在推出新品种的同时,大商所也持续跟踪现货市场发展变化,“一品一策”做好已上市品种的维护优化工作。这其中,生猪期货可以说是“更新”最多的农产品品种。
过去一年中,大商所对生猪期货进行了全方位优化。一是贴近现货市场实际完成生猪交割区域升贴水调整。二是优化生猪交割流程,纳入整车过磅称重方式,在LH2409、LH2411两个合约的交割中,该方式使用率已超过50%。三是紧贴生猪产业区域分布变化情况,不断优化生猪交割库布局,首次在广东、福建、山西、云南、贵州设立生猪集团库分库,使生猪交割库增至55个,区域扩充至18个省区,基本实现主要交割区域全覆盖。
上述举措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生猪期货市场运行质量、功能发挥水平以及产业客户参与便利度,为下一步生猪期货扩容增仓更好满足产业风险管理需求创造了条件。
同属养殖板块的鸡蛋期货也经历了“更新”。2024年,大商所对鸡蛋期货业务细则中的新鲜度指标(即“哈氏单位”)检验相关规则进行了调整,由原先的在鸡蛋期货车板交割中对全部样品进行检验,调整为在一个检验批次内,完成除哈氏单位以外指标检验后,买方可以在符合鸡蛋交割质量标准有关规定的样品中,通过目测自行挑选一半样品检验哈氏单位。此举缩短了相关检验时间,进一步提高了鸡蛋车板交割场所的交割能力和效率,目前在交割环节的使用率已达约70%。
2024年11月对玉米淀粉包装规格的优化,同样受到了产业的广泛欢迎。修改后的交割质量标准不再将交割品包装限制为一大(830公斤)一小(40公斤)两种规格,而是交由厂库和提货方协商。如果协商不成,提货方可以在厂库给出的1~3种兜底包装规格中选择。其中,830公斤和850公斤包装中厂库至少填报一个,1000公斤包装厂库可以选填。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玉米淀粉大包装受到更多企业的青睐,多样化、可协商的包装规格为买方提供了更多选择,给予了买方接到大包装的预期,同时也解决了此前大小包装错配带来的加工投料时难以兼容的问题,更加符合企业需求,物流成本也更加可控。这有助于加强区域之间的贸易往来,提升市场活跃度,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2024年对玉米板块来说意义不凡,这一年,玉米期货、玉米淀粉期货和玉米期权分别迎来了自己的20周岁、10周岁和5周岁生日,再加上新上市的玉米淀粉期权,大商所为产业构建起了从玉米到淀粉、从期货到期权的完整风险管理工具体系。2024年,大商所玉米板块累计成交量超2.2亿手,日均持仓量超213万手,已成为期货市场最具影响力的产品板块之一。
成熟稳健的品种运行也为产业套保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据不完全统计,有近一万家产业企业参与玉米相关品种期货交易,参与交易的全国前50大玉米贸易、加工企业合计现货量占比接近60%,玉米期货产业持仓已经占到品种总持仓的43%以上。在拓展玉米和玉米淀粉期货、期权的运用实践上,企业探索出了不少新方法新模式。
聚星农业湖北有限公司(下称“聚星农业”)是一家主营农产品进口业务的贸易型企业。聚星农业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多家大型酿酒和饲料企业的原料供应商,聚星农业经常需要开展高粱采购,而采销合同在时间上的不匹配带来的价格风险敞口让企业十分困扰。虽然国内没有与高粱对应的期货品种,无法直接开展套保交易,但高粱与玉米的价格走势高度趋同,因此聚星农业考虑并尝试运用玉米期货、期权来对冲高粱现货头寸的价格风险。比如此前面对临时性的2000吨高粱采购需求,公司打开风险管理思路,通过买入200手玉米看涨期权,在粮价上行的背景下完全对冲了高粱采购成本上涨的风险,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潍坊盛泰药业有限公司(下称“盛泰药业”)总经理助理赵松说,盛泰药业在玉米淀粉期货上市后不久就参与了交易,10年间对期货的认知也在不断提升,从基础的期货套保逐渐发展到借助期货工具对采销两端的头寸进行统一管理,并且进一步将玉米淀粉期货用于服务下游客户。“有了玉米淀粉期货,我们就可以根据玉米淀粉和下游产品的价格关系,使用‘玉米淀粉期货+基差’的形式进行报价和交易,以回应啤酒厂等客户对麦芽糖浆等产品的远期采购需求,比如2024年11月,公司就已经和部分下游客户签订了2025年全年的供货协议。”据赵松介绍,目前盛泰药业大约30%~40%的销售是以基差等远期交易方式完成的。
2024年,大商所农产品板块各期货品种合计完成交割42.2万手,交割金额143.5亿元,交割业务处理全年零差错,保证了实物交割有序进行。期间,面对玉米期货2405合约大量交割的可能性,大商所强化预研预判,积极协调玉米库容,开展压力测试和标准仓单专项检查,保障了玉米历史第二大交割量的顺利交割。
据悉,过去一年围绕保障农产品期货交割安全,大商所还开展了多项工作。一方面完善交割服务机构制度体系,以鸡蛋车板办法为基础制定并落地实施全市场首个适用于全所期货品种的《大连商品交易所指定车板交割场所资格与监督管理规定》。另一方面召开油脂油料、粮食交割库工作会议,不断提升交割库风险意识。并且持续加强交割仓库管理,为筑牢交割风险防线,完成150家交割库的现场检查以及74家交割库(含库区)设立、取消、变更等调整工作。市场人士表示,上述工作夯实了交割安全的制度根基和现实保障,对于相关品种的安全稳健运行起到了积极作用。
2024年大商所继续下大力气服务“三农”,基于大豆、玉米、生猪等品种,共支持开展101个“保险+期货”项目,覆盖23个省区市的中小农户6231户次和规模化种养主体104家次,涉及现货量51.90吨、种植面积84.11万亩,项目总保费1.63亿元。同时,着力提升农产品品种产业客户参与度,全年共支持开展30个涉农“企业风险管理计划”项目,充分调动发挥67家农业“产融基地”的“传帮带”作用,依托“2+1”牵手工程“手把手”培育52家农业产业企业,通过龙头企业“一对一”项目为农业龙头企业提供“菜单式”定制化教学服务,从而为农业产业链打造全方位、多层次的产业服务体系。
2025年,大商所将在中国证监会的坚强领导下,围绕提升大宗商品价格影响力、建设世界一流期货交易所,扎实做好农产品期货市场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在做好重点品种合约和交割库的跟踪管理的基础上,“一品一策”推进生猪等品种合约优化,进一步提升大豆等品种功能发挥水平,保障原木期货首次交割顺利进行,同时继续深入推进产业客户参与度提升工程,为我国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和农业强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