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青云街道外峪村多年前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穷山村,如今成了日子蒸蒸日上的“珍珠油杏第一村”。外峪村村民说多亏了一个人和一棵树。每年正月初五,大家都会自发来到村里的“杏福小院”为一棵近40年树龄的“老祖宗母树”庆祝生日并表达感谢,而这棵树的培育者便是老党员方立章。
方立章是地地道道的外峪村人,高中毕业后,为了走出大山混出个名堂,方立章报名参了军。1982年复员的方立章原本已被邮电局录用,但爷爷不想让他离开,方立章对此并无怨言,他懂爷爷的心思:养育自己长大的外峪村此时需要一个能带领大家往前走的人。
外峪村是典型的山岭村,道路崎岖,地贫缺水,普通庄稼很难生长。村民只能在山上种一些耐旱的地瓜勉强果腹,而吃水更是困难,由于地质结构复杂,村里的老井出水量极少,全村200多户村民每天都要拎着桶排队打水,有些等不及的就去邻村挑水。当时邻村人常调侃:“外峪村,真有钱,钻了角北钻角南。”意思是外峪村一年到头都在村里钻井找水,可收效甚微。在这种环境下,村里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村子发展前景一片渺茫。
1983年,方立章开始担任外峪村村委会主任。为了找到村子的出路,刚上任的方立章几乎每天都往山上跑,慢慢地他注意到山上有几棵粗壮的野杏树,心想既然这些树长势那么好,或许村里能发展杏树种植。方立章将从山上捡来的各种杏核种在爷爷的小院里,来年杏树苗陆续发芽,其中有一株格外不同,它的叶子更圆更绿,树干发黑,方立章觉得稀罕,便将这棵杏树单独看护。第3年,这棵树结了7个果子,油光透亮、入口一股哈密瓜味儿,甜度极高,市面上从没见过,激动的方立章隐约觉得,这种被自己戏称为“滑溜蛋子”的油杏或许正是外峪村的出路。2004年,“滑溜蛋子”被原山东省林业科学研究所专家命名为“珍珠油杏”。经鉴定,这棵变异的杏树品质优良,商业价值极高,适合大面积推广。直到此时,方立章才算吃了颗“定心丸”,他觉得外峪村有奔头了。
2004年完成鉴定后,外峪村党支部当即决定在全村推广种植珍珠油杏,随后新泰市科技局从徂徕山调来一批野杏树苗让村里学嫁接、育苗。
这事儿看起来顺理成章,既然专家鉴定说好,那就得推广发展。可难的是,老百姓起初并不认可。农村有句老话,“桃养人,杏伤人”。那时一般的杏口感都不好,吃多了胃还难受,也不耐放。有村民说:“要是种地瓜,弄不好还能当饭吃,这杏要是卖不出去,吃啥?”还有村民和方立章开玩笑说:“先去村口占个好地方吧。”那时村民晒地瓜干都会先占好场地,这意思是,油杏肯定卖不出去,不如现在赶快占片空地,免得等杏熟了没地方扔。
在周围一片不理解的声音中,村党支部还是顶住了压力,方立章和村“两委”干部挨家挨户说好处、讲前景。说实话,对方立章而言,劝人一起帮忙栽树并不容易,但他特别能理解别人的不情愿,毕竟这条创业路充满了未知。既然有人不愿意种,那村里就帮他们种。方立章等人号召村里的党员和村民小组组长组建了30余人的“种树突击队”,义务为村民种树浇水、施肥剪枝。
春天是栽种杏树的最佳季节,因此从过了年天气尚未回暖时,“种树突击队”的成员早上六七点就开始扛着铁锹、背上一捆捆树苗进山忙活了,先刨坑,再一趟趟从河里往山上挑水进行栽种,有时候稍不注意,育苗时被刀片划破,手上挂满伤口是常有的事。人心都是肉长的,起初往往是前面给免费种上,后面村民就拔掉了。可看着方立章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地种树,村民们慢慢参与进来,因为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愿望,让村子越变越好。就这样,外峪村人忙活了3个春天,终于将东西两座荒山变成了2600多亩、约12万棵树的“珍珠油杏”林。
外人眼中的方立章是个极有胆量的人,毕竟以一己之力在全村推广杏树种植需要极大的魄力。可没人知道的是,在等待珍珠油杏开花结果的过程中,方立章心里也有过打怵的时候。
村里种植上油杏的头几年,由于缺乏专业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杏树收成并不好,多是光开花不结果。那些年方立章辗转各地向专家和杏树种植高手学习请教,但因珍珠油杏是变异新品种,以往的管理经验并不适用。那时他的压力太大了、担子太重了,他常常想,全村的地基本都种上了杏树,一旦失败,该如何向父老乡亲交代?
可担忧过后,还是不服输的劲头占了上风。为了让树通风透光,在满是枝条的油杏树上,方立章咬咬牙砍去中间的枝条,看着方立章锯树,儿子心疼地说:“这棵树是您5年的心血啊,您这是要砍了它吗?”
所幸,方立章的“开刀试验”成功了,枝条少了养分便集中了,花就饱满了,这样坐果率自然也高了。次年,外峪村的珍珠油杏迎来首次大丰收,进入市场后迅速走红,吸引了大批客商前来收购。方立章自然是高兴的,可高兴之余,他还有点儿类似于“劫后余生”的庆幸,他终于把这件事做成了,没有辜负全村人的期望。
事实上早在2010年,方立章就卸任了村委会主任职务。可对他来说,退休后反而责任更大,因为他有了更多时间可以全身心研究油杏产业。从1983年至今,方立章用40年的不断培育改良,让外峪村改头换面,年产油杏200多万斤,现在全村仅靠树苗和杏果的年收入就达到了120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6万元,过去贫瘠的山岭成为了寸土寸金的“聚宝盆”。他心里还有更多和这里一样在寻找出路的村庄,他带着珍珠油杏走遍了全国,在13个省60多个县(市、区)大面积推广种植,给无数农民带去了新的财富。
在泰汶大地,像方立章这样的老党员、老同志还有很多,他们年龄不同、身份不一,但都不忘初心、奋斗不止,助力泰安经济社会发展。
“我们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深入开展‘三助一建功’(助力乡村振兴、助推文旅兴市、助阵工业强市、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银辉建功)系列活动,引导老同志以志愿服务的形式积极投身到经济社会发展的火热实践中,用实际行动诠释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的庄严承诺,彰显新时代老干部的金秋担当、银辉风采。”泰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范福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