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6日
第3版 综合新闻返回

甘肃着力构建地膜全链条监管工作格局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鲁明

农民日报 | 2025年01月16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鲁明

  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鲁明)为有效解决地膜残留污染问题,推动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甘肃省坚持系统观念,从协同合作、依法治理、科学使用、回收利用等多维度发力,全面推进地膜污染防治工作,为农业绿色发展、乡村生态振兴筑牢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甘肃省农业农村厅与市场监管、工信、生态环境等多部门协同合作,不断强化齐抓共管理念,持续建立联合监管工作机制。2023年、2024年分别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农膜监管执法工作的通知》《关于切实做好农膜全链条监管工作的通知》,对农膜生产、销售、使用、回收等全过程关键环节的监管执法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细化部门职责分工,凝聚工作合力,压实属地责任。

  为推进地膜污染防治,甘肃组织全省农业农村系统深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提升法治思维与业务能力;借助“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乡村行”等活动,开展多样化普法宣传培训1019次,发放宣传品31万份,引导群众科学使用回收地膜。

  自2022年起,甘肃省持续承担中央财政地膜科学使用回收项目,累计推广加厚高强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3600万亩,有效降低了废旧地膜回收难度,全省农膜残留污染防治水平进一步提升。2024年,全省农膜用量24.67万吨,回收废旧农膜21.15万吨,废旧农膜回收率达到85.7%。

  为完善回收利用体系,甘肃省利用省级农业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补助资金,开展地膜回收利用“以奖代补”,稳定废旧地膜回收价格,充分调动农民群众捡拾废旧农膜的积极性。自2011年起,省财政已累计投入2.7亿元,有效解决了因废旧地膜再生产品市场低迷导致的回收利用积极性不高的问题。目前,全省已建成废旧农膜加工企业133个、回收网点1671个,实现主要覆膜乡镇网点全覆盖,成功打通农膜交售“最后一公里”,废旧农膜得以就近加工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