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06日
第6版 健康养殖返回
产业聚焦

构筑现代畜牧业发展新高地

——内蒙古兴安盟奋力创建国家级现代畜牧业试验区观察

刘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农民日报 | 2025年01月06日 刘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昊

  

  体型健壮的内蒙古兴安多羔羊。 资料图

  内蒙古兴安盟高标准草场种植面积达到11万亩,羊草种植面积达到46.3万亩,建成“饲草中央厨房”4个;拥有国家级核心育种场2家、自治区级核心育种场4家,国家级种公牛站2家、自治区级种公猪站1家,自治区级保种场1家;中国肉牛选择指数CBI前100名占位头数连续3年全国第一名;札萨克图羊正式通过审定,实现畜禽遗传资源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

  创建国家级现代畜牧业试验区,对于加快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意义重大。2022年,农业农村部批准内蒙古兴安盟创建国家级现代畜牧业试验区,这也是我国首个现代畜牧业试验区。作为镶嵌在内蒙古大草原上的一块“绿色宝石”,兴安盟以天蓝、草绿、水净而著称,有着发展现代畜牧业得天独厚的条件。

  农牧业固定投资达到61.84亿元,同比增长超过86.55%;试验区8大试验任务60项重点试验项目已全部启动;已完成投资59.11亿元,投资完成率74.9%,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两年来,兴安盟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一个个成绩单直接展示了兴安盟在构筑现代畜牧业发展新高地中的持续探索。

良种好畜,持续提升畜禽种业创新能力

  走进兴安盟扎赉特旗内蒙古杜美牧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排排整齐的羊舍映入眼帘,这里养的是企业培育的新品种兴安多羔羊,具有泌乳性好、产羔多、成活率高等优点。

  “培育一个牲畜新品种要15年左右,2024年,兴安多羔羊品种终于提交农业农村部验收认定了。”公司技术总监刘学文介绍,经过15年的本地羊育种科研,最终成功培育出一年平均可产5.5只羔羊的新品种——兴安多羔羊,产羔量位居全国前列。

  2024年5月,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遗传育种创新团队专家在兴安盟考察肉牛种业时表示:“兴安盟肉牛种业虽起步晚,但多项指标已处于全国领先。”

  在内蒙古中农兴安种牛科技有限公司的采精室内,工作人员穿梭在现代仪器间,提取着西门塔尔、安格斯等优质种公牛精液,进行冻精授配实验。公司技术总监尹旭升说:“我们的目标是培育中国自主可控的种牛,为当地黄牛改良贡献力量。”

  据介绍,该公司为肉牛养殖户和当地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了优质的种源保障。截至目前,他们已连续3年为科右中旗肉牛养殖户免费发放冻精15.5万剂,人工冷配肉牛10万头以上,基本实现全旗12个苏木镇无公牛全冷配工作全覆盖,全旗肉牛改良率达95%以上,肉牛人工授精覆盖率达98%以上。

  兴安盟创建国家级现代畜牧业试验区以来,大力实施畜禽遗传改良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通过国家级核心育种场、国家级种公牛站、国家级农业产业园等平台和载体,推进育种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持续提升畜禽种业创新能力,推动实现种业振兴。目前,兴安盟拥有国家级核心育种场2家、自治区级核心育种场4家,国家级种公牛站2家、自治区级种公猪站1家,自治区级保种场1家。

肉类主导,全链条打造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平台

  内蒙古鸿安牛业科技有限公司肉牛养殖基地坐落在兴安盟科右中旗现代农业产业园里,此刻,一头头肉牛晒着太阳悠闲地享受着时光。据悉,在农业农村部发展规划司于近日发布的《关于通过2024年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绩效评估名单》上,科右中旗现代农业产业园顺利通过绩效评估。

  “我们产业园被列入创建名单后,经过3年的创建,已建成种源繁育、饲草供应、育肥交易、屠宰加工、冷链物流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形成了国家级肉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平台。”该产业园管理委员会主任包玉亭说。

  2022年4月,经农业农村部批准,科右中旗着手创建以肉牛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总面积达734.7万亩,覆盖4.2万名农牧民。目前,全旗肉牛存栏50万头,肉牛养殖户、合作社分别为3.5万户、700家,户均存栏18头,实现了农牧民在家门口进行肉牛交易,被评为全国肉牛全产业链典型旗、中国牛交易大会永久举办地。

  总投资2.7亿元的内蒙古华阳牛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20万吨牛肉加工冷链物流项目优质肉牛屠宰加工生产线项目”的建成,打通了科右中旗肉牛全产业链上的“最后一公里”,也成功打开了肉牛产业发展新格局。

  该公司负责人介绍,通过探索“龙头企业+农牧民”“合作社+农牧民”的农企合作新型养殖模式,公司打造集饲草种植—母牛繁育—肉牛育肥—屠宰加工—冷链物流—餐饮连锁于一体的全流程现代肉牛全产业链,目前已形成年屠宰分割10万头牛、加工2.5万吨牛肉、存储1万吨牛肉、年配送优质牛肉20万吨的规模。同时,带动地方就业180余人,为畜牧产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据了解,2024年,兴安盟牧业年度牲畜存栏1348.25万头(只),较2022年牧业年度增加142.47万头(只),增长11.8%,在当前市场环境中稳步提升。

优质牧草,为现代畜牧业发展添砖加瓦

  现代畜牧业发展,草产业是源头基础。每年秋季,兴安盟进入打草季,割草机、拢草机、捆草机等各种机械轮番作业,一捆捆打包好的牧草散落在草场上,甚是壮观。

  虽时至隆冬,在兴安盟科右前旗阿力得尔现代草产业加工物流交易园区的动物中央厨房内,52台(套)机械设备运转不停。2023年末,国内首条破壁熟化全混饲草料生产线在兴安盟正式投产运营,这条生产线具备日产50吨全混饲草料的生产能力,经过消毒、熟化破壁、TMR搅拌等深加工流程后,农作物秸秆饲料全部转化成优质饲草料,实现了科学配比,变成了牛羊的“营养餐”。

  2024年,秸秆“破壁—菌酶”联合处理饲料化利用技术在兴安盟进行应用推广,该技术通过集成秸秆膨化破壁、菌酶协同发酵以及全混合日粮调制等技术,可有效提高秸秆纤维物质的降解率和秸秆饲料化利用率,改善饲料适口性、提高营养价值、提高牲畜肉品质。

  “农作物秸秆利用一直是困扰农牧区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对于促进农民增收、环境保护、资源节约及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动物中央厨房的投产,是我国草原畜牧业从传统走向现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科右前旗肉羊生态产业招商大会暨现代畜牧业试验区建设研讨会上,国家现代肉羊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金海说。

  据了解,2024年兴安盟人工饲草种植面积达到264万亩,年产人工饲草550万吨,年产青贮饲料、氨化饲料25亿斤以上,其中可供畜牧业转化的粮食达到8亿斤,天然草场牧草产量在50亿斤左右。

  兴安盟发布《创建兴安盟国家级现代畜牧业试验区实施方案》以来,不断加强体制与机制创新,通过建立健全试验区管理办法、建设农畜产品加工园区、支持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加强农畜产品品牌建设、大力发展农畜产品冷链生产和冷链物流体系等系列举措,实现牧业存栏量、肉蛋奶产量显著提升,现代畜牧业发展如火如荼。

  眼下,兴安盟现代畜牧业试验区改革创新开局顺利,计划到2027年完成试验区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畜牧业现代化,探索出一条符合畜牧业现代化发展规律、适宜我国农牧区特点、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为全国实现畜牧业现代化提供兴安方案、贡献兴安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