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甘蔗是最主要的糖料作物,年产甘蔗糖约900万吨,近几年甘蔗糖占我国食糖总产量的88%左右。因此,发展好蔗糖产业,对保障国家食糖供给安全、端稳“糖罐子”具有重要意义。
一月正是甘蔗收获“甜蜜”的旺季,走进云南省临沧市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随处可见一片片“蔗海”随风起伏,忙碌的蔗农正在田间地头收获甘蔗。
在孟定镇孟定农场丘陵山区甘蔗全程机械化助农增收示范基地,针对甘蔗生产用工难、用工贵的问题,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示范推广甘蔗机械化种植、优化施肥技术、无人机飞防、分步式协同机收等集成技术,打造出耿马县丘陵山区甘蔗全程机械化示范典型。2024年12月多点实测产结果表明,“云蔗081609”、脱毒健康种苗“粤糖93-159”新植甘蔗配套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平均产量分别达11.15吨/亩、10.98吨/亩,平均蔗糖分分别为15.71%、14.08%。
“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提供的甘蔗有机无机复混肥不错,甘蔗长得很高,今年预计亩产在10吨左右。”耿马金田园种植专业合作社董事长董福良说。在耿马镇弄巴村甘蔗新型绿色肥料助农增收示范基地,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优化了有机、无机肥配施技术,联合云南紫辰集团生态肥业有限公司加强了制糖副产物的循环利用,实现一根甘蔗“吃干榨净”和副产物“变废为宝”,成功研制了甘蔗新型有机无机复混肥(氮磷钾总养分含量33%),2024年在临沧南华糖业有限公司蔗区推广应用35.79万亩。2024年12月多点实测产结果显示,宿根甘蔗配套施用甘蔗新型有机无机复混肥的产量每亩为9.65~11.18吨,平均亩产达10.13吨,亩产值达4761元。
地膜覆盖是甘蔗获得高产的重要技术措施。但长期以来重使用、轻回收,造成部分蔗区地膜残留问题日益突出,影响蔗区土壤健康。近年来,通过大田调查发现,耿马县蔗区地膜残留主要集中在20厘米内的耕作层,部分地块以前肉眼可见的地膜碎片已迁移至40厘米内土层。为加快解决蔗区地膜残留问题,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帮助推荐引进全生物降解地膜企业——耿马特斯郎全生物降解材料有限公司,2023/2024榨季试验示范甘蔗全生物降解地膜600亩,初步筛选出了适合宿根甘蔗推广应用的全生物降解地膜产品和三层共挤地膜生产工艺。同时,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联合耿马金田园种植专业合作社,积极开展普通聚乙烯地膜机械回收示范1000亩,拟通过两种途径协同推进蔗区地膜残留问题的解决。
蔗糖产业是耿马县域的特色产业,更是耿马县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2024年,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联合省市县乡四级农技推广部门和相关企业,将送科技、建基地、做示范、办培训等措施相结合,采取“典型引路法”的方式,组织相关单位科技人员28名,建立耿马县甘蔗糖业全产业链技术研发中心1个、云南耿马甘蔗科技小院1个、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1个,巩固和新建科技助农增收示范基地12个,引进1个甘蔗新品种“云蔗141313”和新型有机无机复混肥、绿色智能甘蔗专用肥、全生物降解地膜等新技术6项,深入耿马县蔗区累计开展农业科技服务406天,服务企业13家,开展科技培训6场,培训人员586人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