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3,2,1!”近日,在北京市平谷区农业中关村的核心企业——北京沃德辰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沃德股份)的蛋鸡养殖车间,伴随着现场激动的倒数声,一只“京红1号”雏鸡从传输带上缓缓出现在众人期盼的视线中,随后它被轻轻捧起,并戴上写有“第3亿只”字样的徽章。
这是京系列蛋鸡首次实现年度下线达到3亿只。而在20年前,我国蛋鸡品种还面临种源断供的危机。
近年来,我国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开展项目攻关,加强自主蛋鸡品种的培育和育种关键技术的研究,并逐步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作为育种领军企业,沃德股份历经育种素材筛选、品系特征摸索、综合指数选育、遗传评估巩固、精细化分子育种五个阶段,自主培育京系列蛋鸡品种,加强疾病净化和市场推广服务体系的建设,国产品种市场份额不断攀升,目前已摆脱了对外国蛋鸡种源的依赖,部分品种为国际独创,实现了蛋鸡品种的自主可控。2022年,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国家种业阵型企业。
截至2024年底,京系列蛋鸡累计推广量达78亿只,这是我国蛋鸡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的真实写照,也是加快推动种业振兴、科企深度融合交出的满意答卷,更是良种带动农民致富、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
沃德家禽研究院院长吴桂琴坦言,在20年前,公司曾是美国海兰祖代鸡在中国引种量最大、批次最多的公司,销量占了全国市场的大半壁江山。“无论是种鸡的数量、质量,还是时间和价格都由海兰掌控。从2002年开始,双方就种鸡供应频频出现摩擦。曾多次与他们谈判,但总是不欢而散,直至2008年彻底终止了合作。”
2008年底,公司正式对外宣布,终止和海兰18年的合作,开始探索建设自己的商业化育种体系。
信心坚定,源于未雨绸缪。“几年前,公司在首农集团大兴良种基地的基础上培育了两个自主品种。2009年4月18日,‘京红1号’和‘京粉1号’在人民大会堂发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们打响了中国家禽商业化育种的第一炮,打破了高产蛋鸡品种长期依赖进口的格局。”吴桂琴说。
发布会引发社会各方广泛反响。2009年12月16日,“京红1号”和“京粉1号”两个新品种首年推广1亿只,揭开了国产蛋鸡品种崛起的新篇章。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百十号人集聚在孵化厅,一边出鸡一边摸索标准化流程。纯系是按照家系出雏和净化的,步骤繁琐,记录、挤胎粪、鉴别、发翅号、带翅号、免疫、检测等,环环相扣,不能有丝毫疏忽。”据吴桂琴回忆,团队连续奋战了20多小时才完成出鸡,又紧锣密鼓地开展禽白血病检测,等结果出来,再一家一家地把有阳性个体的家系淘汰……从白天干到黑夜,又从满天繁星到晨光初现,终于把合格的鸡都送到了育雏场。
2010年10月,“京红1号”“京粉1号”实现了年推广1亿只,从国外种源断供到自主品种新生,国产蛋鸡品种横空出世便打响了当头炮。
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南方客户提出需要耐高温高湿、抗逆性强的高产粉壳蛋鸡品种。公司立刻开展技术攻关,利用分子检测技术实现快慢羽自别,剔除了鸡蛋鱼腥味敏感等位基因,经过配合力测定,确定最佳组合,继“京红1号”和“京粉1号”后,成功培育出满足我国特色需求的蛋鸡新品种——“京粉2号”,并在2013年2月获得国家畜禽新品种配套系证书。公司自主育种从此踏上了按需培育的新阶段。
为快速提升品种性能,2014年,公司在中国农业大学杨宁教授的指导下,开始攻关基因组育种技术。
吴桂琴回忆道:“当时基因芯片全部来自国外,成本昂贵,一只鸡的检测费就要1300多元,并且有2/3的位点不适合我们的品种。在政府主导、企业主体、院所技术支撑的‘金三角’科技创新模式下,借助各级项目的支持,2017年我们研发出我国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蛋鸡基因芯片‘凤芯壹号’,打破了国外公司对这一领域的技术垄断,极大地降低了基因分型成本,并且更适合我国蛋鸡育种的实际。”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凤芯壹号”生产仍然在国外。高额成本加上到货日期不稳定,育种的时效性根本无法保证。
在公司持续攻关下,最终创新开发出液相芯片,实现了芯片设计、探针合成、生产、检测全环节的国产化,不仅成本又降低了42.6%,检测周期也缩短了一半,为大数据精准选育提供了更大空间。
从表型到基因组的技术突破,从“京红1号”“京粉1号”“京粉2号”到“京白1号”的品种突破,从国外种源断供到种源自主的市场突破……短短十年,公司就在育种技术、品种选育等方面实现了多重突破。
平谷区委副书记、区长狄涛表示,作为农业科技创新的核心区域,平谷区近年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研究和成果推广,深入落实种业振兴行动。而该公司在蛋鸡育种领域取得诸多突破,是中国·平谷农业中关村推动北京“种业之都”建设的又一壮举。
2019年“京粉6号”选育成功,标志着我国蛋鸡育种真正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飞跃。
“还记得2012年初,在湖北调研时,客户提出了迫切需求——培育一个产中粉蛋的红毛鸡。这在当时是世界性育种难题。”吴桂琴坦言,“客户的需求就是我们研发的方向。经过多方论证、反复推测,我们最终决定采用当时最先进的全基因组重测序技术。”
找到京系蛋鸡的红羽基因突变位点后,公司应用基因组选择技术,快速培育出了红羽产中粉蛋的“京粉6号”。一投入市场,便成为“爆款”——“京粉6号”比普通品种每只鸡至少可多赚6块钱,高峰产蛋率可达98.5%,目前“京粉6号”存栏量拓展到3000多万只,在三个省养殖户自发成立15个分会,养殖户实现增产增收。
更值得一提的是,“京粉6号”引起了国际育种公司的关注。“近两年举办的展会上,国外育种公司的参会代表们特意到我们展台了解‘京粉6号’,还带走了我们的品种饲养手册。也有人询问‘京粉6号’的销量情况,还问能不能卖点种鸡给他们。十五年前,我们曾经苦苦追着他们要引种。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回想公司在自主选育道路上突破的重重险阻,吴桂琴十分感慨。
“目前,我国畜禽核心种源自给率超过75%。其中,以京系列为代表的自主培育高产蛋鸡,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生产性能国际领先。”中国畜牧业协会第四届理事会会长李希荣介绍。
“中国特色的自主育种,必须坚持市场导向的核心原则。”吴桂琴说,根据制种者、消费者、生产者的多元化需求,历经模仿育种、按需培育和协作创新三个阶段,京系列品种实现蛋色、大小、羽色全覆盖,开创了一条中国特色的蛋鸡育种之路。
“京红1号”从“1.0”升级到“3.0”,“京粉1号”从“1.0”突破到“4.0”,培育出耐高温高湿、抗逆性强的“京粉2号”,填补国内白壳蛋鸡品种空白的“京白1号”,培育出目前世界上唯一正常体型、蛋重小于60克的高产红羽粉壳蛋鸡“京粉6号”……如今,以市场为导向,京系列蛋鸡自主品种创新不断,持续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
2023年6月16日,公司自主选育品种“京红1号”和“沃德188”父母代种鸡顺利出口坦桑尼亚,这是我国自主培育畜禽品种首次出口,实现了中国家禽种业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历史性跨越。
如今,我国正在加快种业科技创新,为家禽育种以及自主品种走向世界带来了新机遇。“我们围绕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两大领域,深入推动‘金三角’创新机制,并打造数字化应用场景,助推我国蛋鸡和肉鸡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结合国家‘一带一路’政策,进一步拓宽海外市场,推动我国蛋鸡种业走出去。”沃德股份总裁杜守山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