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每逢快到新年时,忙完了农事的村民们,新年前要做的最期待的一件事是起荡鱼。起荡鱼,就是抽干河荡里的水来捕鱼,全村人盼之又盼,话题一提起,大家又快活又憧憬。现在他们只等队长一声令下,就可以马上组织行动,实在是“一切行动听指挥”。
从严格意义上讲,这鱼荡并非村里养殖的鱼荡,而是一个叫南庄自然村的一段断头浜,另一头连着浒光运河,而浒光运河又分别连接太湖和京杭大运河。平日里,村里人在这里淘米洗衣,水是清的,水也是活的,这段没有风浪、长满水草,食物丰盛的河浜成了水中鱼儿的避风港。
每年这个时候,村民们在河边说话轻了,走路也轻了,生怕嗓门一大、脚步声一重,惊了鱼儿让它们往运河里逃走了。一袋袋装满了泥土的麻袋准备好了,挑一个好天气,村里十多个精壮的小伙子,将麻袋码整齐倾倒在河中央。小河浜中间凭空筑起一道堤,被一隔为二,里浜的鱼也就成了瓮中之鳖。接下去的两天,村里会安排抽水机不分昼夜地抽水。
等到里浜的河水一点一点降下去,不断有惊喜出现。小鱼们浮出了水面,受了惊动的大鱼,则时不时跃出水面,河面上留下一个个水花。河浜里的大小鱼儿出现得越多,村民们心里越是多一份喜悦。虽然对河中央的鱼鞭长莫及,但是心急的孩子会做一个网兜,拦在抽水机的出口处,和水一起抽出来的小鲫鱼、串条鱼、鳑鲏鱼等杂鱼就留在了网兜里。
浜里的水越来越少,来不及往低洼处游的鱼,滞留在淤泥里,不停地跳跃翻滚。而尚留在水底中央的鱼儿,则你碰我撞地拥挤在一起,不停地甩动尾巴,水面上水花四溅。
几个壮小伙子穿了连裤雨衣,走向河床中间,边走边将身边的一条条鱼往箩筐里扔。岸边上站满了村民,吵闹着,叫喊着:“那儿还有,后面还有一条大鱼!”受了惊动的鱼,更加四处跳窜,河里一片热闹。
筐里的鱼越来越多,又有两个壮小伙跳下去,合力抬鱼上来,一路没歇一直抬到村部。待所有的鱼全捉上来,队长在全村人注视下开始分鱼。大的鲢鱼、草鱼一家两条,小的鲫鱼四到五条,皆大欢喜。我家只是靠近这村居住,并不属于这个村,虽什么也没有分到,但是挤在人群中看热闹的我,也觉得无比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