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驱车回乡,远远便望见村口那抹略显陈旧却依然醒目的红色招牌——老赵茶馆,在微风中轻轻飘荡,像是在欢迎每一个归乡的游子。那抹红,是岁月的痕迹,也是记忆的指引,将我的思绪拉回到那段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
那时,村里贫瘠,没有多少娱乐活动,老赵茶馆便成了村民们茶余饭后、闲聊解闷的好去处。茶馆不大,一间青砖灰瓦的老屋,几张旧木桌,几条长板凳,再加上一壶壶茶水,便构成了这个小天地的全部。记得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爷爷常爱带我去那里,说是“长长见识,听听故事”。
茶馆里总是热闹非凡,尤其是在农闲时节,或是傍晚时分,村民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或站或坐,手里端着粗瓷大碗,热气腾腾中,家长里短、田间地头的趣事,都在这里汇聚、传播。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来说,老赵茶馆更是一个乐园。大人们忙着聊天,我们就围着桌子玩捉迷藏,或是跑到茶馆外追逐嬉戏,偶尔还会因为谁跑得快、谁抓得多而争执不休,但每次只要跑到店主老赵面前,他总能笑眯眯地用一两句玩笑话化解我们的小矛盾。
在那个资讯不发达的年代,老赵茶馆无疑是村民们了解外面世界的一个窗口。老赵是个见多识广的人,他年轻时走南闯北,每到一处总会带回些新鲜事儿,再添油加醋地讲给大伙儿听。记得有一次,他讲起了城里的大楼有多高,汽车跑得有多快,我们听得目瞪口呆,心里充满了对外面世界的无限向往。
茶馆还是个调解矛盾的好地方。村里人虽淳朴,但难免也会有邻里间的小摩擦。每当这时,大家就会不约而同地来到茶馆,请老赵或者其他德高望重的长辈给评评理。老赵总是耐心地听完双方的诉说,再慢悠悠地抽上一口烟,用他那特有的方式,既公正又不失人情味地调解,往往能让双方心服口服,握手言和。
岁月流转,如今的村庄已不复当年的模样,许多年轻人选择了外出务工,老屋渐空,但老赵茶馆却依然坚守在这里。每当节假日,或是有人归乡,总不忘来这里坐坐,喝上一杯老赵亲手泡的茶,聊聊往事,谈谈近况,那份熟悉与温暖,总能驱散旅途的疲惫,让心灵得到慰藉。
推开门,一股淡淡的茶香扑鼻而来,那是混合了茉莉花茶、龙井和自家炒制的土茶的独特香气。茶馆内部陈设简单,几张老旧的木桌,几把竹编的椅子,角落里摆放着一台老式的收音机,偶尔传来几声模糊的戏曲唱腔。见我进来,老赵乐呵呵地迎了上来,笑容里满是亲切:“回来啦,小姑娘,还是老样子,一杯茉莉花茶?”
看着眼前这一幕幕熟悉的场景,我不禁感慨万千。在这里,时间仿佛放慢了脚步,让人得以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找回那份久违的宁静与纯真。离开时,我再次回望那块在风中摇曳的红色招牌,心中充满了感激与不舍。老赵茶馆,见证了乡村的变迁,也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愿其茶香能永远飘散在这片土地上,成为每一个归乡人心中最温暖的港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