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7日
第6版 园区建设·广告返回

不断推深做实河长制 保障群众喝上“幸福水”

王腾 焦澄远

农民日报 | 2024年12月07日 王腾 焦澄远

  

  建设中的贾窝站。 张辉 摄

  在安徽省萧县,一项“让皖北地区群众喝上更好水”的民生工程正在稳步推进。随着引江济淮二期工程及萧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的深入实施,萧县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提升当地饮用水水质、确保群众饮水安全的重大挑战。萧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以河长制为抓手,全面深化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力求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为萧县人民带来更加安全、清洁、可持续的饮用水源。

  实施调水供水工程,幸福画卷逐步呈现。当前,引江济淮二期工程萧县段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全力实施萧濉新河调水线路、沿线泵站、地下管线、新庄水库等子项工程。工程竣工后,萧县每年预计可获配1.87亿立方米水量,其中城乡生活用水9400万立方米,将大大减少地下水使用,涵养水质,改善水生态环境,为萧县提供工业、城乡供水和农业灌溉补水。为与引调水工程紧密衔接,萧县加紧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稳步推动地下水源的置换进程,旨在构建一个集“同水源、同管网、同水质、同服务”于一体的城乡供水工程体系与管理机制。此举将切实确保“十四五”期间萧县城乡群众能够喝上清洁安全的饮用水,逐步减少乃至告别地下水饮用,让皖北群众真正享受到更加优质的水资源。随着这两项工程的逐步推进,萧县人民喝上更好水的幸福愿景已经渐渐呈现。

  河湖长制全面实践,守护群众饮水安全。为有效承接引江济淮优质水源,萧县必须保证萧濉新河调水线路上游来水水质达标,不能让上游来的污水把引来的清水染浊。为此,萧县以河长制为抓手,发动各级河湖长,积极开展部门联动,大胆引入社会力量,强化各项举措,引导干部群众保护河湖水环境。随着河长制工作的全面深入实践,萧县已构建了覆盖县、乡、村的三级河湖长管理体系,赋予管理人员充分权限,确保对责任区内河流、湖泊高效管护。各级河长积极履职,已累计完成巡河超2.6万次,有力地保障了河道水质安全。同时,萧县强化部门协同与跨界合作,与周边县区共同推进河流治理,建立巡河提醒、考核、述职等机制,并推行“河湖长+警长+检察长”模式,强化联防联控,提升管护效率。萧县不断加强河湖保护宣传,为增强社会监督与公众参与,成立河湖长制志愿服务组织,并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公众参与河道治理。2024年,萧县继续聘任脱贫户担任河道巡护员,夯实基层河湖巡查管护体系。此外,萧县印发《萧县纵深推进水域岸线“清四乱”行动方案》,全面排查整治河道“四乱”问题。在“清河行动”中,清理河道479公里,有效改善了河湖水域岸线生态。萧县还积极参与幸福河湖示范建设,致力于将每一处水域打造成百姓心中的“幸福源泉”。岱湖于2021年荣获全市第一批省级幸福河湖称号,龙河于2022年创建为省级幸福河湖,老岱河于2023年创建为市级幸福河湖。这些幸福河湖不仅展现了河道修复治理的显著成效,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也切切实实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回首已然翻越关山,未来依旧任重道远。萧县将继续深入践行生态文明思想,持续深化河湖长制实施,加大巡河力度,普及河湖保护知识,推进岸坡耕种整治,持续开展“清四乱”“清河行动”等专项工作,加强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及水环境综合整治,健全执法监管机制,全面落实河湖治理、管理及保护任务。相信通过综合施策、系统治理,不断推动河湖管理保护升级,萧县必然能在不远的将来让群众喝上“幸福水”,并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良的水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