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7日
第3版 专题返回

琼中县:

“红色黎母 咖香橙韵”项目绘就新蓝图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农民日报 | 2024年12月07日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

  2023年以来,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充分挖掘红色文化、黎母文化和黎苗文化精髓内涵,将“绿色资源”和“红色资源”有效地整合,大力发展红色黎母“咖香橙韵”乡村振兴项目,将黎母山镇打造成集体经济繁荣、居民生活富裕、主题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型生态小镇,为助力革命老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垦地融合发展与和美乡村建设打造琼中样板。自项目实施以来,累计带动黎母山镇6470人次农户就业,带动周边村民劳务增收超11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均超10万元。

一、加强组织领导,压实工作责任,为项目“画骨”

  “咖香橙韵”项目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突出抓好组织领导、工作落实两大要素保障,琼中成立项目工作领导小组,琼中县委主要领导带头深入一线,推动项目问题在一线会商、困难在一线破解、党员在一线发挥作用。琼中将基层党建工作现场会会场设在“咖香橙韵”项目一线,县领导及党政机关主要负责人到项目现场专门研究解决“咖香橙韵”项目建设及垦地融合发展难题,为项目的建设指引方向。

二、发挥党建引领,扩大文化品牌效应,为思想“铸魂”

  黎母山镇作为革命老区重点镇,具有良好的红色文化基础。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黎母山镇投入中央彩票资金755万元建设“黎母山镇红色主题、党员教育基地项目”,建设红色教学点及配套设施,深挖28名老兵的革命故事,打造红色讲堂、实训课堂、党建培训教室作为党员廉政教育的关键素材,传承弘扬植根群众为灵魂的红色基因,激发振兴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大力推进垦地综合整治,强化区域统筹,为发展“添翼”

  “咖香橙韵”项目是黎母山镇统筹区域协调发展和垦地融合发展的具体实践,通过实施“咖香橙韵”项目,将黎母山镇原本散落的“群星点点”,例如黎母诞辰节庆活动、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生态旅游、黎苗少数民族特色村庄、万亩琼中绿橙示范基地、五千亩母山咖啡以及凤梨等各种业态,充分统筹整合,精心谋划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等一系列项目,积极探索乡村振兴、垦地融合、联农带农发展新模式,推动当地经济加快摆脱对传统产业的依赖,整合“小、散、弱”资源,逐步走向规模化。

  黎母山镇先行先试,以新进居、握岱片区万亩柑橘类产业园大园区为核心,积极探索垦地融合发展“公司+基地+村集体”“村企+企业+农户”模式,破解“产散、地少、人缺”发展难题,打造万亩“琼中绿橙”示范基地、五千亩“母山咖啡”等绿色产业。建设咖啡标准化示范基地,培育推广优质咖啡种植,坚持“从种子到杯子”的全产业链模式,实现产业零碳排放,打造碳中和产品,走品牌化、产业化的现代农业产业融合发展之路。建设当地急需的柑橘分拣包装线,带动群众就业30人,既解决新进片区万亩柑橘分拣加工难题,又盘活了闲置资源,解决村民“家门口”就业问题。通过将农垦系统的优势资源与地方的需求相结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互惠融合共赢。

四、创建完备产业体系,打造农文旅融合新名片,为产业“丰形”

  一是构建完备产业体系。聚焦产业融合、全产业链、产学研一体化发展,加强中国农业大学、热科院加工所、海南大学和三亚南繁研究院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培育各种优质的热带柑橘品种,建立大型的种质资源库,把琼中打造成为海南省热带柑橘种质资源中心,持续做好柑橘水果生产、研发和销售的全产业链,构建完备的热带柑橘产业体系。二是打造农文旅融合新名片。采用“农垦社会化服务+地方”模式,不断提升咖啡附加值,将“母山咖啡”打造成区域带动型品牌,加快推进集农业、文化、旅游于一体的农文旅咖啡园建设。探索“体育+文化+旅游”活动,通过在绿橙园、咖啡基地举办汽车场地越野赛、山地自行车挑战赛等赛事,开发农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将“母山咖啡”打造成为琼中宣传发展的乡村示范品牌。三是激发富农“新动能”。建设黎母山镇良种良法套种凤梨和柑橘现代产业园1954亩,发挥村级企业带头作用,探索“村企+企业+农户”的模式,通过村级企业入股龙头企业,保底分成、利润分成发展集体经济的形式,预计每年分别为握岱村、新林村、腰仔村、南吉创造10万元以上的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企业发展、群众就业增收双赢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