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考察时多次走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仔细看、亲切问、耐心听,强调“要积极培育和推广良种、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建设好现代农业产业园。”各地牢记总书记嘱托,在产业园建设中挺膺担当、踔厉奋发,成果可喜。即日起,本报推出“走稳大国强农路 现代农业产业园巡礼”系列报道,展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改革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宝贵经验。
又到一年甘蔗榨季,11月的桂中地区,空气中弥漫着甜蜜的气息。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内核心区所在地的凤凰镇上,成片的甘蔗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来宾市于2018年12月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着力打造蔗糖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全国示范基地,规划建成高产高糖高质糖料蔗生产基地20万亩。
2023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和来宾东糖凤凰有限公司实地考察,详细了解甘蔗良种繁育、种植收成、糖产业发展等情况,现场察看制糖工艺和作业流程,强调要积极培育和推广良种、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建设好现代农业产业园。
总书记的关心让种蔗农户、农技人员、糖企职工等备受鼓舞。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嘱托,来宾市委、市政府进一步优化完善产业园规划设计,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调集项目资金、智能装备、科技人才、加工企业等先进要素和资源向产业园落地集成,探索建立更加稳定的利益联结机制,开足马力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高质量发展,助力我国“糖罐子”越端越稳。
良种是甘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源头和基础。
曾经一段时间,甘蔗良种繁育滞后是制约来宾甘蔗产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在我印象里,小时候家里种植甘蔗几乎种一次苗可管三年,到期不重新栽苗,产量就掉得厉害,并且病虫害多,种苗质量参差不齐。自从良种繁育基地建成之后,我们购买的脱毒种苗发芽力和分蘖能力明显变强了,普遍可以连续种植5年以上。不光种植风险变小了,政府每亩还给良种补贴600元,成本降低了不少。”从小跟随父亲种植甘蔗的种植大户余才库,回忆着近年来良种繁育推广带来的喜人变化。
近年,以良种为引领,来宾现代农业产业园与广西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等科研单位开展合作,率先在全国引进示范抗旱、抗寒、抗倒伏糖料蔗优良新品种30多个,并建立200多亩甘蔗品种以及甘蔗种植技术模式展示区,建成了集科技展示、技术培训、示范引领、推广应用为一体的1.2万亩甘蔗良种繁育基地。
“良种繁育基地主要集成新品种、新技术、智能化控制等科技要素,从地块、品种、种植、管理、收获等全过程抓好技术落实。基地的建设提升,为当地糖料蔗种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健康种苗,目前园区甘蔗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来宾市兴宾区区长蓝海鹏说。
2023年,甘蔗良种繁育基地又迎来两大新质生产力“加持”——建筑面积1560平方米的高科技种苗组培中心和19.8万平方米苗圃区域相继建成。
“今年是组培中心投产运行的第一年,将生产1000万株甘蔗脱毒组培苗,经过筛选繁育可向种蔗农户供应30万亩优质甘蔗种苗,同等生产条件下每亩可增产1吨左右。同时,出圃移栽、分级繁育等环节还为园区提供就业岗位1500多个,让邻近农户足不出户就可以就地就近就业。”来宾市金凤凰农业投资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机收,一度是甘蔗全程机械化的瓶颈环节。近年来,产业园着力在解决甘蔗机收难题上下功夫,实现良种良法良机配套,找到了全环节降成本、提效益的发展秘诀。
“今年,我承包的1200亩地种植甘蔗,从翻地栽种、打药除草、甘蔗砍收等各个环节,都实现了全过程机械化,省时又省力。”针对甘蔗收获环节,余才库算了一笔账,人工砍伐、搬运、装车,一吨甘蔗的收获成本需要170元,但通过合作社提供的机械化收获服务,每吨仅需90元。
“一样从田头到糖厂,每吨能节省八九十元,一个壮劳力一天只能砍1吨甘蔗,联合收割机一天能砍收80吨至100吨,相当于每天可节省最少80个人工劳动力,再也不用那么辛苦了。”余才库说。
针对丘陵地带高低不平、小散地块多、甘蔗收获时间集中带来的请工难等问题,产业园还深入探索糖料蔗分步式机收作业模式,为蔗农提供砍蔗、脱叶除杂、运输进糖厂一条龙服务。建立“制糖企业+蔗叶利用企业+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形成“划片砍运、集中剥叶、规模利用”的收储运销体系。
而且,分步式机收模式不仅解决了甘蔗收获的难题,还为提升蔗叶饲料化、燃料化、肥料化利用提供了新思路。围绕“一根甘蔗吃干榨尽”,园区聚力打造蔗糖全产业链,实现“一根甘蔗”支撑起一个百亿元产业。通过推进食糖精深加工和副产品综合利用,打造蔗渣、糖蜜、滤泥、蔗叶循环利用产业链,实现蔗糖全产业链“从头甜到尾”。
目前,产业园引进自然降解环保餐具、包装纸等生产企业,实现蔗渣循环利用;引进全球酵母生产龙头企业,以糖蜜为原料生产高活性酵母及其抽提物;通过“以肥治废,以肥治地”,推进滤泥生物肥产业链循环发展……随着甘蔗精深加工产业集群效应愈加凸显,产业园已成为蔗糖全产业链转型升级引领区。
产业兴、收入增,农户越来越有信心。“总书记关心我的种植品种和收成情况,让我很受鼓舞,种甘蔗更有干劲儿了。”余才库告诉记者,现在甘蔗每年订单种植,糖厂统一收购,不用担心销路,价格也稳定,按照去年平均亩产甘蔗6.5吨计算,亩收益达1600元左右。
今年,来宾市有关部门在原有规划基础上,整合资源、突出重点,编制了《来宾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五年提升规划(2024-2028年)》,规划实施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糖料蔗全程高效机械化种植示范基地、智慧农场建设等一系列工程项目,全面推行糖料蔗基地良种化、规模化、水利化、机械化建设。
为紧抓糖料蔗产业发展,园区重点建成黄安“双高”糖料蔗基地,实施“小块并大块”,将原有2741块零散地合并成了72块大地块,推动了甘蔗种植的组织化、标准化、集约化发展。
“在建设过程中,为实现基地全程机械化和水利现代化,我们还科学探索提出‘七分种植三分管理’的全新理念。”蓝海鹏说,在经营模式上,6000多亩基地由村专业合作社统一并地、种植、植保、机械化收割、运送。整个生产过程蔗农只需承担农药、化肥成本费和人工费。
在生产方式上,基地推广宽行种植、单芽种植,核心片区全部采用1.5米至1.8米宽行距种植,为全程机械化创造出条件。在收获季,通过利用物流网、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引进甘蔗收割机进行机收作业,推动了“蔗叶回收-焚烧发电-肥料生产”循环利用。
来宾市虽地处桂中平原,却由于喀斯特地貌特征形成了有名的“桂中旱片”。为解决水的问题,产业园在“双高”糖料蔗基地建设基础上,以桂中治旱工程通水为契机,于2023年实施了水肥一体化滴灌项目建设。根据气候条件和土壤情况,定时定量定标准供水供肥,减少了水蒸发和土壤无效渗漏,每亩蔗地比原先大水漫灌用水量节约了50%。加以科学的水肥药技术管护,每年每亩投入平均可降至400元。
目前,凤凰镇全镇已实施糖料蔗水肥一体灌溉项目17个,建设面积约1.23万亩,有力推动了糖业发展降本增效。预计今年可实现片区亩产达7吨以上,每亩增产1.5吨至2吨,每亩糖料蔗收入增加约1200元以上。
“下一步,我们将牢记总书记‘建设好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殷切嘱托,脚踏实地向前奋进,千方百计稳蔗、稳糖、稳农、稳企,坚持联农、带农、富农、兴农宗旨,坚决扛牢食糖安全的政治责任,为乡村产业兴旺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蓝海鹏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