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30日
第8版 百姓茶坊返回
故园情思

我与故乡的“身高差”

吴永谷

农民日报 | 2024年11月30日 吴永谷

  “丫头,你把屋顶晒的萝卜干取下来。”上次回家,母亲在晾晒干货时,要我帮忙。我轻轻踮一下脚,伸长胳膊就够着了。可记忆中,那屋顶是高不可攀的呀。难道在我长高的时候,故乡变矮了?

  在我孩提时代,一入冬,母亲就开始为寒冬储备吃食,在屋顶晾晒柿饼、南瓜子、地瓜干、苹果干……那阵阵香味吸引着我和姐姐,我们常想趁母亲不注意,偷偷溜上房顶抓一把吃。可那时的我们要想爬上去并不容易。先是姐姐抱着我,把我往屋顶送,可她脸都憋红了,我也没够着屋檐。无奈,我们找来板凳,一个个往上搭,可每次都差一点儿。“妈晒那么高干嘛,你说她咋放上去的?”我们都累得精疲力尽了,也没尝到点甜头,不禁抱怨起来。后来,我们请来大孩子帮忙,他们环环相扣,形成一个人梯,我踩着他们终于爬了上去。那是我第一次站那么高,望见对面的山巍然屹立,看见了屋顶晾晒的那些琳琅满目的瓜果,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底下小伙伴们催促着我,我看向他们,他们竟显得那么矮小。那时的我,认为屋顶就是最高的地方,最广阔的世界。

  后来,我渐渐长大,去到了大城市。我打电话对母亲说:“妈,城里的楼有一百多层呢!”“这么高,那走上去不得累坏了!”“哈哈哈,谁靠走?有电梯,你进去,它就带着你往上升啊!”“真高级!”那一刻,我明白我在父母的托举下,看到了更大的世界,站在他们的肩膀上才有了更宽广的眼界。父母也更加依赖我,凡事总要我拿个主意:“丫头,玉米一块三直接卖了,还是再等等看会不会涨价?”“电视里说的那个广告是真的吗?”“你爸那个病,应该挂什么科?”……事无巨细,总要和我商量一番,也是这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自己长大了。

  直到再次回到故乡,看见村口有几个小孩,互相帮着爬村口的那棵槐树,他们尝试了几次都摔了下来。“啊,上面好高啊,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已经爬上去的小男孩,在树上激动地叫嚷着。这一幕,不禁触动了我心底里那根最柔软的弦。

  到家后,我还沉浸在方才的场景中。母亲拿着针走了过来,让我帮她挑个刺,又让我穿根线。我才发现她的眼角早已布满皱纹,那双年轻时炯炯有神的眼睛,也黯淡了许多。“丫头,过来帮爸扶一下凳子。”父亲在换灯泡,也叫我过去帮忙,他佝偻着背,双腿颤颤巍巍,裤管也随着轻轻摇摆。那个高大威猛,意气风发,向上一蹦就摘下一个果子递给我的父亲,不知在什么时候也变得脆弱了……

  夜里,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是什么时候起,我和故乡的“身高差”开始反转的?我孩提时候,它是那样的高大,让我总也触摸不到,待我长大,能攀越它时,故乡的一切却都变得低矮。可我知道,总有一天,我也会变矮。但到那时,村口玩耍的那些小孩也该长大了,可以撑起故乡的一片天了。

  这个世界上,总有人向往着远方,可无论如何,故乡在我们心底总是最柔软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