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田,浙江台州玉环海岛上文化底蕴最为深厚的古村落之一。我与它邂逅在一个初冬时节。
未见其貌,先闻其名。蒲田之名,因其美景闻名,沙堤观潮,龙潭春色,柳岸渔灯,悬崖滴翠,马伏南山,花园览胜,松林牧笛,凤栖北屿,人称“蒲田八景”。因其人才辈出闻名,蒲田戴家以“忠厚培元气,诗书发异香”而著称,他们世代崇尚礼学,千百年来一直在这块风水宝地上繁衍生息,经久不衰,慷慨兴学的戴全斌、奇才女子戴礼等人皆出自这一书香世家。因其文化底蕴闻名,拥有舞龙、八蛮、滚马灯等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由麒麟、狮子、赖豺、独角兽、倒鼻兽“五条兽”和一条金龙组成的“五兽戏龙”从一百六十多年前一直传承至今。
蒲田村千百年来拥有了如此众多的美名,还未到达时,我有些隐隐不安,生怕这些只是浪得虚名,心里会有巨大的落差,亦或是因其拥有太多的荣誉傍身而变得“高高在上”,拒人于千里之外。
驾车开往蒲田村,村口的路便露出了端倪,原先坑洼的水泥路被甩在身后,路上的黄白标线在蒲田村被红、黄、蓝的彩线代替,色彩的注入让蒲田的路多了几分亲和力,两旁满目的绿色植被与其相得益彰,视觉的充盈让走进这里的人心情也变得愉快。
继续深入,绵延数百米的文化墙徐徐展开,诉说着蒲田村千百年来辈出的人才,古铜色的背景深沉、稳重。踱步在文化墙根下,凝视这些素未谋面,却为蒲田文化留下浓墨重彩的先人们,手指忍不住轻轻触碰他们清晰的轮廓和那些镌刻在历史长河中的文字,那一刻,远去的光影恍若浮现眼前,他们伏案书写的背影逐渐明朗起来,倏而,一种文化传承的使命感从指尖传来,流淌进我这个外乡人的心房,我不得不感叹蒲田村深厚文化底蕴中的那股韧劲,在跌宕起伏的岁月里保留至今。
一条从凤凰山上蜿蜒而下的小溪,汇聚成了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河,这条河将村子温柔地揽进自己的怀里。河岸旁,蒲田人别出心裁地将多彩的月季播撒在这片土地上,无需刻意修饰,一阵清风会携带那些蠢蠢欲动的花瓣儿点缀这条翡翠色的河流,子午莲无意攀比,它们天生丽质,玫红色的莲花惹得我们这群游人驻足拍照。溯溪流而上,处处庭院人家,一砖一瓦,一墙一院皆透露了美丽乡村的面貌,村里人家的房前屋后,栽满了艳丽的花儿,清风徐来,我站在此处,遥想月夜星辰,居住此处的蒲田人枕河而眠,不禁艳羡。
大自然赋予了蒲田得天独厚的优势,往高处寻觅,一座凤凰山,是蒲田人心中充满希冀的地方,从凤凰山麓汩汩而流的溪水汇聚成了龙潭。一山一水,一龙一凤,山水相依,凤翥龙翔。
历史赋予蒲田村厚重的底蕴,蒲田人将其凝聚在一座藏在山水青绿间的乡村博物馆中,在这方寸之间,一眼千百年。馆内的民俗馆、非遗馆珍藏着一段段专属于蒲田村民的文化记忆,文字和图片生动地展示了蒲田的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玻璃橱窗内20余种民间老行当,修铁锅、打铁……无不让人重回那个逝去的年代;鸳鸯桶、蕃丝刨、蕃簾……一件件老器物瞬间唤起了我儿时的记忆;戴礼纪念馆里陈列的一部部作品向我们展示了这位清代女经学家的生平和成就。蒲田村依托乡村记忆馆,向我们娓娓道来这座美丽乡村的发展历程和文化脉络。
探索蒲田村的脚步还在继续,可惜初冬的落日尤为仓促,颇有些不近人情,夜幕拉下,只得匆匆而返,回想着和蒲田村未见面的惴惴不安,到离别时“未曾相逢先一笑,初会便已许平生”的情愫,我的心头竟萌生了“愿做一个蒲田人”的念头。望着渐渐远去的蒲田村,我的心中充满了不舍与眷恋。那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似乎都已深深烙印在我的记忆里,成为我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