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3日
第5版 三农论坛返回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更多高素质“新农人”

袁芳

农民日报 | 2024年11月23日 袁芳

  近年来,一大批年轻的农村创业者、返乡农民工及农学专业毕业生等“新农人”开始崭露头角,他们具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善于利用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参与农业生产经营,关注、培养和支持“新农人”成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加速引擎。

  发展新质生产力对“新农人”的素质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新质生产力重视人工智能、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新兴技术的发展应用,推动农业产业升级和经营模式的创新,要求“新农人”具备科技运用能力,主动适应农业专业化、规模化和智能化的发展形势。新质生产力赋予现代化农业新方向,要求“新农人”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政策理解力,认识到农业肩负维护生态平衡、促进美好生活的时代使命。新质生产力注重人才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也要求“新农人”具备持续学习能力和调整适应能力。

  为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更多高素质“新农人”,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顶层设计。当前,由于乡村对人才的吸引力尚有不足,“新农人”的供给受限,加之社会对于职业发展的认知仍受传统观念影响,“新农人”的职业路径尚未得到广泛理解与认可,制约着“新农人”队伍的可持续发展。打造“新农人”蓄水池,政府相关部门要为“新农人”建立健全政策扶持、服务配套与实践指导,提供更多精准化、系统化的服务,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多元化的人才评价体系,形成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

  为新质生产力培育更多高素质“新农人”,需要遵循规律、系统谋划。“新农人”应具备多样性的素质和能力,形成前瞻性的知识体系、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科学的思维方法等。这种综合性的创新能力培养不是经验主导的,必须走向科学化,从多个角度和层次实现对人才的培养。这需要从源头上改革现行大学及职业教育体系,促进人才思维模式、知识体系、视野格局的全面拓展和新陈代谢。

  (作者单位:中国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