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08日
第7版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返回

“京蒙协作”入选全球减贫最佳案例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芦晓春

农民日报 | 2024年11月08日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芦晓春

  10月31日,2024减贫与发展高层论坛在北京举办,会上发布了第五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获奖案例名单。由中宣部、北京海淀区和内蒙古科右中旗联合申报的《政府、企业、农民伙伴关系建立订单农业增收——内蒙古自治区科右中旗产业减贫案例》荣获“第五届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最佳减贫案例。

  据悉,本次入选案例以“做给农民看 带着农民干 领着农民赚——中宣部、北京市海淀区推动科右中旗发展有机干豆角产业带动农民增收致富”为主题,总结了中宣部和海淀区依托定点帮扶和京蒙协作工作机制,以当地本土企业家带头,采用“政府扶持+企业主导+农民合作+订单生产”模式,有效解决农业产业发展中“政府缺抓手、农户缺服务、企业缺订单、产业缺平台”的突出问题,通过示范带动当地农民种植合适的豆角品种,打造绿色生态有机干豆角产业,形成良好示范推广效应,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科右中旗曾长期是国家级贫困县,现为全国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由中宣部定点帮扶。2021年开始,海淀区与科右中旗开展结对帮扶,推动当地充分利用庭院经济种豆角,牵头企业免费把种子和农资分发给农牧户自行种植,与农牧户签订定向收购合同,并提供全程技术指导、专业服务等,带动农户种植豆角,实现产业发展、企业增效和农户增收多赢。如今,小小的干豆角已带动巴彦茫哈苏木及周边1000余农户参与,平均每户增收2000余元,年增收200余万元。2023年,巴彦茫哈苏木人均纯收入23248.77元,是2014年的4.2倍。其中脱贫户人均纯收入25023.12元,是2014年贫困户的7倍。

  据悉,“全球减贫案例征集活动”自2018年起,由中国国际减贫中心(原中国国际扶贫中心)、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世界银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国际农业发展基金和亚洲开发银行等7家机构联合发起,旨在从全球视角关注减贫及乡村发展,通过案例评选及发布,向世界分享成功的减贫模式及创新实践。本次入选的京蒙协作典型案例,对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农业现代化和适度规模经营,实现农民减贫和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具有较高的探索价值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