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全球有近100个国家高度依赖渔业,近10亿人口以渔业为生,近30亿人口以水产品作为主要动物蛋白摄入来源,可以说,渔业是全人类的“蓝色粮仓”。
10月30日至11月1日,由农业农村部农业贸易促进中心(中国贸促会农业行业分会)主办的第27届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和中国国际水产养殖展览会(以下简称“渔博会”)在山东省青岛市红岛国际会议展览中心举办。会议吸引来自美国、俄罗斯、厄瓜多尔、挪威等51个国家和地区的1600余家企业参展,展出内容涵盖水产原料及加工品、种苗饲料、养殖及加工技术与设备、冷链物流设施等多元板块,释放未来行业发展重要信号,亮点、看点十足。
今年渔博会规模创历史新高,不仅有来自全球超1600余家企业参展,更有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观众参观展会。
百洋产业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我国罗非鱼水产加工行业领军型企业,在展会上对其整个罗非鱼产业链进行了展示,吸引了国内外客商和业界同行洽谈、观摩。来自瑞典的OctoFrost集团则带来其在速冻食品加工方面的先进设备方案。“我们的这款单体速冻机是自己的专利产品,它的特点是体积小,是普通速冻机的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运转的能耗非常小,节水节电节能。”OctoFrost集团东亚区域销售经理黄婷介绍。
同样在设备技术方面收获国内外客商巨大关注的中国企业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格力”),也是携冷链全流程系统解决方案亮相展会,为水产品养殖、加工、储存等各个环节,提供了全方位、定制化的服务。公司工作人员介绍:“我们的超低温单机双级技术能够广泛应用于海鲜速冻加工及超低温储存等场景,相比于单级压缩能效更高,顺应双碳目标下的节能环保趋势,精确应对客户的工艺需求。”
在产品方面,洪都拉斯展团首次参加渔博会。“此次20余名白虾行业代表组团参展,期待洪企业抓住首批白虾在华上市契机,本着市场化原则和务实合作态度,深入与中国客商洽谈对接,达成更多合作成果。”中国驻洪使馆新闻发言人表示。
近年来,中国三文鱼消费量一直呈增长趋势。今年1—9月,中国三文鱼累计进口量达6.9万吨,同比增长12%,市场前景广阔。霍夫赛思公司(HOFSETH)作为挪威三文鱼类产品加工体量最大的企业之一,同样参加了此次展会。“我们特别为中国市场开发了新零售品牌‘北迹’,希望通过这个品牌更好地满足中国消费者的独特需求,提供更贴合中国市场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展位工作人员介绍。挪威海产局中国区总监毕思明表示:“中国是挪威在亚洲的最大出口市场,2025年,挪威海产局将继续聚焦三文鱼、青花鱼、鳕鱼、虾蟹贝类等挪威海产品,同步加强挪威海产品在产品包装上的原产地标识,让越来越多中国消费者了解产品的来源。”
2023年,中国水产品总产量达7100万吨,同比增长3.4%,占全球总产量的30%以上,其中,养殖产量占比达81.9%,继续保持全球最大的水产养殖生产国地位。巨大的生产效能除了供应国内市场外,众多品牌企业领航“国渔”出海,实现海内外市场良性循环。
来自山东的东方海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方海洋”)参展工作人员刘薇介绍,公司的挪威青花鱼年加工量为12000吨到14000吨。“相当于日本消费者每吃10片青花鱼,有一片来自我们生产。青花鱼是我们公司的主打产品,现在除了日本市场,欧洲、非洲很多地区也在吃这个鱼,所以今年价格涨得比较高,虽然有点挑战,但是总体问题不大。”刘薇说。
在养殖及加工机械设备方面,来自山东省日照市的鑫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近年来也在国际市场上大步迈进。该公司参展人员介绍,公司研发生产有全自动鱼片机、去鳞机、去脏机、滚揉机、超低温液氨速冻设备及水产加工成套流水线等各类自动化设备,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欧洲、南亚、大洋洲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渔博会搭建了一个行业交流平台,不仅把好的“洋货”引进来,也让中国好的产品、技术、设备走出去。资料显示,近年来,中国水产品市场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多种水产品关税下调,推动进口增长。同时,多措并举推动优势水产品出口,出口额连续10年稳定在200亿美元以上。
渔博会为加强中国与各国渔业科技和贸易合作搭建了良好平台,以此为契机,全球围绕渔业发展生产、科技、经贸等重点领域加强战略对话,推动渔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展会同期开展了丝路国家水产养殖大会、中国—巴基斯坦渔业企业投资会议、加拿大海产高峰论坛、渔业的未来论坛、海南自由贸易港渔业产业暨优质水产品洽谈对接会等活动。
在丝路国家水产养殖大会上,联合国粮农组织(FAO)渔业和水产养殖司副司长袁新华、挪威海洋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欧文·斯特兰德等嘉宾围绕“绿色、发展、合作、共享”主题进行了重点分享。FAO驻华代表处代理代表维诺德表示,水产养殖为全球粮食安全和营养作出了重要贡献。可持续的水产养殖增长,对满足人们对营养水产食品日益增长的需求至关重要。挪威驻华大使戴伟恩表示,挪威致力于推动负责任的水产养殖实践,并通过知识分享、先进技术及可持续增长策略来深化渔业国际合作。
在10月31日举办的渔业的未来论坛上,全球海产业代表就“地球、市场和饮食——如何集合水产行业的力量实现蓝色食物转型”这一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挪威渔业管理的核心有三项法律:《海洋资源法》《参与法》和《水产养殖法》。在不同可持续性因素之间寻求平衡,构成了这三个法律条款的核心内容。”作为全球重要的海产养殖和捕捞国代表,毕思明分享了挪威的渔业管理模式。
“随着全球生态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无疑未来将有更多的企业通过发展新能源建立合作,我们也致力于搭建一座促进绿色可持续合作的桥梁。”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会长崔和说。
中国渔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国际合作,当前全球渔业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以渔博会为媒,中国将以“同球共济”的精神凝聚广泛共识,以科技创新的力量推进绿色转型,以贸易合作的升级实现互利共赢,促进全球渔业可持续发展!